旸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
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
崇墉定有千箱积,果腹同倾四海心。
我亦不须忧脱粟,聊赓既醉入瑶琴。
旸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
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
崇墉定有千箱积,果腹同倾四海心。
我亦不须忧脱粟,聊赓既醉入瑶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后景象的美好与作者内心的喜悦。"旸虫赫赫欲流金"一句,形象地将雨水比喻为金色,通过“旸”字表达了阳光透过云层折射出的斑驳光芒,显示出诗人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夹岸垂杨失翠阴"则表现了雨后的树木被洗涤得干净,但却暂时失去了它们原有的翠绿色泽。
接下来的"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表达了诗人对干旱之灾的忧虑,以及希望雨水如同商人的恩赐降临人间。这里的“商霖”暗示着雨水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承载着养育生命的意义。
"崇墉定有千箱积,果腹同倾四海心"一句中,“崇墉”指的是仓廪,“千箱积”说明了粮食的充裕。诗人通过“果腹同倾四海心”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希望所有人的肚子都能像大海一样饱满。
最后,“我亦不须忧脱粟,聊赓既醉入瑶琴”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在充裕的物质条件下,诗人无需为粮食操心,可以放松心情,甚至于醉酒后弹奏瑶琴,享受生活之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及时雨水的喜悦和对社会关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