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悟穷通历,应参涉世机。
不投班氏笔,好下董生帷。
静觉文澜涌,谈催麈尾挥。
此中幽趣足,逸兴自遄飞。
得悟穷通历,应参涉世机。
不投班氏笔,好下董生帷。
静觉文澜涌,谈催麈尾挥。
此中幽趣足,逸兴自遄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学问之海,沉浸于学术探讨的场景。首句“得悟穷通历”,透露出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后,对世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接着,“应参涉世机”则表明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是在社会实践中洞察了人情世故。
“不投班氏笔,好下董生帷”两句,运用了历史上的两位著名学者班固和董仲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愿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记录上,而是更倾向于深入研究,与学者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追求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静觉文澜涌,谈催麈尾挥”描绘了学术讨论的热烈氛围。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的思绪如同文澜般涌动,而与友人的交谈则激发了他挥洒自如的才思,麈尾(古代学者谈话时用来拂尘的手杖)在这里象征着讨论的活跃与深入。
最后,“此中幽趣足,逸兴自遄飞”总结了这种学术交流带来的乐趣与灵感的激荡。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享受到了学术探索的乐趣,更激发了他超越日常的创作热情,使得他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得以迅速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陷学术海洋,与同道中人共同探讨学问,享受其中乐趣的情景,体现了清代学者对于学术研究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浮云蔽中野,徬徨动四顾。
物理有同心,枯株思雨露。
当代觏鸿儒,折旋中矩度。
世道殊古今,交游间新故。
所志在伊吕,慨然发深慕。
穷达自有常,圣贤亦由素。
旦暮无易情,千载通神寤。
凉风谷中来,流泉涧中聚。
抱膝发高吟,忘机下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