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无系巴邱城,缥渺之楼空若惊。
微霜覆蓑失残梦,远火照帆悲他情。
乘乘宇内既清澈,脉脉空际或经营。
小范于此言忧乐,胸中无故横甲兵。
浮槎无系巴邱城,缥渺之楼空若惊。
微霜覆蓑失残梦,远火照帆悲他情。
乘乘宇内既清澈,脉脉空际或经营。
小范于此言忧乐,胸中无故横甲兵。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洞庭秋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描绘了诗人身处洞庭湖畔巴邱城的景象。首句“浮槎无系巴邱城”以“浮槎”象征漂泊不定,暗示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缥渺之楼空若惊”则写出楼阁在薄雾中显得虚幻而令人惊悸,暗寓诗人对世事的迷茫与忧虑。
接下来,“微霜覆蓑失残梦”描绘了秋夜寒霜覆盖着蓑衣,连梦境也变得破碎,流露出诗人孤独和失落的情绪。“远火照帆悲他情”借远处的灯火照亮船帆,引发对他人情感的同情与共鸣,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乘乘宇内既清澈”中的“乘乘”意为广大,诗人感叹宇宙广阔而澄澈,但内心却无法平静,暗示了他对世间纷扰的无奈。“脉脉空际或经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深深关注,即使置身于空旷的天地,思绪仍难以摆脱。
最后两句“小范于此言忧乐,胸中无故横甲兵”引用典故,以“小范”指范蠡,他曾忧虑国事,此处借以表达自己虽处江湖,但心中仍充满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仿佛胸中横亘着战争的阴影,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夜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
风萧萧,雨萧萧,萧萧风雨悲凉宵。
篱菊残英渍黄玉,林风脱叶飘红绡。
幽人辗转凌晨起,邂逅门前逢短李。
殷衰闻道有三仁,欲说九畴君不死。
穹庐相结为从容,悬河雄辨能谈空。
风神萧散野鹤立,照人玉树临秋风。
落笔新诗一挥绰,不似武人誇矍铄。
银钩笔力掩二王,照夜连城肯轻博。
他年相约秋山边,秋江一派连秋天。
闲听菱女歌采莲,轻舟一醉眠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