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庭秋三十首·其二十三》
《洞庭秋三十首·其二十三》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浮槎无系巴邱城,缥渺之楼空若惊。

微霜覆蓑失残梦,远火照帆悲他情。

乘乘宇内既清澈,脉脉空际或经营。

小范于此言忧乐,胸中无故横甲兵。

(0)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洞庭秋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描绘了诗人身处洞庭湖畔巴邱城的景象。首句“浮槎无系巴邱城”以“浮槎”象征漂泊不定,暗示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缥渺之楼空若惊”则写出楼阁在薄雾中显得虚幻而令人惊悸,暗寓诗人对世事的迷茫与忧虑。

接下来,“微霜覆蓑失残梦”描绘了秋夜寒霜覆盖着蓑衣,连梦境也变得破碎,流露出诗人孤独和失落的情绪。“远火照帆悲他情”借远处的灯火照亮船帆,引发对他人情感的同情与共鸣,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乘乘宇内既清澈”中的“乘乘”意为广大,诗人感叹宇宙广阔而澄澈,但内心却无法平静,暗示了他对世间纷扰的无奈。“脉脉空际或经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深深关注,即使置身于空旷的天地,思绪仍难以摆脱。

最后两句“小范于此言忧乐,胸中无故横甲兵”引用典故,以“小范”指范蠡,他曾忧虑国事,此处借以表达自己虽处江湖,但心中仍充满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仿佛胸中横亘着战争的阴影,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夜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谢马乳复用韵二首·其二

肉食从容饮酪浆,差酸滑腻更甘香。

革囊旋造逡巡酒,桦器频倾潋滟觞。

顿解老饥能饱满,偏消烦渴变清凉。

长沙严令君知否,只许诗人合得尝。

(0)

王屋道中

胜克河中号令齐,神兵入自太行西。

昏昏烟锁天坛暗,漠漠云埋王屋低。

风软却教冰泛水,寒轻还使雪成泥。

行吟想像覃怀景,多少梅花坼玉溪。

(0)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六

风萧萧,雨萧萧,萧萧风雨悲凉宵。

篱菊残英渍黄玉,林风脱叶飘红绡。

幽人辗转凌晨起,邂逅门前逢短李。

殷衰闻道有三仁,欲说九畴君不死。

穹庐相结为从容,悬河雄辨能谈空。

风神萧散野鹤立,照人玉树临秋风。

落笔新诗一挥绰,不似武人誇矍铄。

银钩笔力掩二王,照夜连城肯轻博。

他年相约秋山边,秋江一派连秋天。

闲听菱女歌采莲,轻舟一醉眠秋烟。

(0)

友人陈仁辅好古之士也效古体以赠之

古人不可亲,古道不可离。

古貌人所见,古心谁得知。

陈君颇好古,要我题古诗。

诗古读风雅,道古仰庖羲。

怀古在鸿荒,感古长歔欷。

(0)

题胡志同云松巢

高风慕太古,喜结云松巢。

餐松复餐柏,葺云如葺茅。

氛氲翠色合,浑沦元气包。

谪仙本同志,巢父为旧交。

徵起拜龙衮,乞归吹凤匏。

还将御赐笔,挂在凌云梢。

(0)

城望

鼓角城头落照悬,客愁愁似五年前。

遥怜小弟携家远,一点飞云望眼穿。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