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讶潮音海上来,那知风雨在高槐。
号呼奋发悲兼怒,曲调低昂去复回。
岂待胡笳清泪落,宁须画角壮心摧。
北窗况有翛翛竹,一夜听残白发催。
只讶潮音海上来,那知风雨在高槐。
号呼奋发悲兼怒,曲调低昂去复回。
岂待胡笳清泪落,宁须画角壮心摧。
北窗况有翛翛竹,一夜听残白发催。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和秋景韵二十首(其七)秋声》描绘了秋天风雨中的独特景象。首句“只讶潮音海上来”,以潮水声比喻秋风的萧瑟,仿佛来自远方大海,形象生动。次句“那知风雨在高槐”则点出风雨正在高大的槐树间肆虐,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第三句“号呼奋发悲兼怒”,通过“号呼”和“奋发悲兼怒”的描绘,展现了风雨声的强烈情感,既有激昂也有哀怨。第四句“曲调低昂去复回”,进一步将风雨声比作音乐,高低起伏,富有节奏感。
第五、六句“岂待胡笳清泪落,宁须画角壮心摧”,借胡笳和画角的意象,表达出风雨带来的不仅是凄凉,还有激发人心的壮志豪情。最后一句“北窗况有翛翛竹,一夜听残白发催”,以竹叶随风摇曳的声音和诗人听雨时的白发生涯,渲染出岁月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风秋雨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秋天的多变与人生的无常,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