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欢喜抱孙枝。

弃襦已足惊关吏,堆笏宁惟取世资。

落笔千言犹细事,读书万卷要深期。

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担簦更觅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ānsānsūnshíyuèjiǔshēngwēngwēngwèishīwèi寿shòu
sòng / yóu

zhèngguòzhòngyángyuèshíguītánghuānbàosūnzhī

jīngguānduīníngwéishì
luòqiānyányóushìshūwànjuànyàoshēn

wēngháojiéfēijīnshìyòngdāndēnggèngshī

注释
正:正当。
过:经过。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一月时:一个月之后。
龟堂:书房或隐居之处。
欢喜:高兴。
抱孙枝:抱着孙子。
弃襦:脱下的粗布衣服。
已足:已经足够。
惊关吏:使边境官员感到惊讶。
堆笏:堆积的官帽,比喻官位高。
宁惟:岂止。
取世资:获取世俗的财富。
落笔:下笔。
千言:很多话。
犹:还是。
细事:小事。
读书万卷:阅读大量书籍。
要深期:要有深入学习的愿望。
汝翁:你的祖父。
豪杰:英雄豪杰。
非今士:不是现代的读书人。
担簦:背着书箱,形容求学。
更觅师:再去寻找老师。
翻译
正当重阳节后的一个月,龟堂中充满了欢笑,因为有了孙子。
即使脱下粗布衣裳也足以让边关官员惊讶,堆积的官帽岂止是为了世俗的财富。
下笔千言仍然算小事,阅读万卷书才更重要,要有深入研读的期待。
你的祖父是个英雄人物,不是寻常的读书人,你不必再远寻老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为庆祝孙子十个月大生日所作,表达了对孙子的关爱和期待。首句“正过重阳一月时”点明了孙子出生的时间,紧接“龟堂欢喜抱孙枝”,以“龟堂”寓指家庭的温馨,表达出老翁对孙子的喜悦之情。

“弃襦已足惊关吏”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孙子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连官府的官员也为之欣喜。“堆笏宁惟取世资”则暗示了陆游希望孙子能不只追求世俗的财富,而是注重品德和学识的积累。

“落笔千言犹细事,读书万卷要深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写作和阅读都是基本技能,但更深远的是期待孙子通过广泛阅读来增长智慧,有更深的追求。

最后两句“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担簦更觅师”,表明陆游自认自己是豪杰之士,相信孙子无需再外出拜师求学,他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孙子的疼爱,也寄寓了对后辈的期望,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教育理念。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山居喜刘子中见过

几年江海厌风波,千里云林竟若何。

为喜故人深赴约,不辞此日远相过。

鸟啼芳径春应尽,花落名园草渐多。

世事纷纷那可问,与君对酒且高歌。

(0)

和德安允恭韵

乱离伤别久,愁病入新年。

行旆惊戎幕,残经罢讲筵。

山河空有恨,桃李漫争妍。

马首春风里,期君早著鞭。

(0)

虞美人·其二怀故

三十年前荣乐事。梦境浑相似。祗今留得梦醒人。

犹有青灯白发伴残春。渐无亲戚来情话。

间亦微吟罢。天公容我老闲身。

更乞三杯软饱梦和神。

(0)

木兰花.即前调·其一忆旧游

长安冠盔多朋侣。兄弟相看忘尔汝。

绛纱携伴紫宸朝,绿酒论文清夜午。

天涯散后徂寒暑。春梦断来无续处。

何缘小草到南曹,始觉前时人近古。

(0)

柳梢青.柳

律转柴门。瞥然青眼,便欲窥人。

烟里凝颦,雨中含泪,又是残春。渚宫茂苑休论。

但极目、无非断魂。十五桥头,三千殿脚,都已成尘。

(0)

卜算子.小孤山

万里卷潮来,一柱当中撑。

甚日天公堕宝簪,巧向江心碇。

乞与小姑奁,不共彭郎饤。

若到宫亭换晚妆,霞落明于镜。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