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即不逢春,风霜遍历身。
长鸣惟向月,入户暂依人。
旅寄天蝼穴,寒铺落叶茵。
客愁正繁剧,漫诉尔酸辛。
生即不逢春,风霜遍历身。
长鸣惟向月,入户暂依人。
旅寄天蝼穴,寒铺落叶茵。
客愁正繁剧,漫诉尔酸辛。
这首清代诗人刘鳜的《客馆蟋蟀》描绘了一只秋天的蟋蟀在旅居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首句“生即不逢春”表达了蟋蟀不幸的命运,它未能在温暖的春天出生,而是生于严酷的秋风霜雪之中。接下来的“风霜遍历身”进一步强调了它的艰辛。
“长鸣惟向月”写出了蟋蟀在夜晚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哀鸣,寻求一丝慰藉,而“入户暂依人”则暗示它偶尔会进入人类的居所,短暂地依靠人类以求温暖。这两句展现了蟋蟀的孤独与无奈。
“旅寄天蝼穴,寒铺落叶茵”描绘了它的栖身之所,如同流浪者寄居于天地间的洞穴,只有寒冷的落叶可以作为床铺,凸显其漂泊无定的生活。
最后两句“客愁正繁剧,漫诉尔酸辛”将人的客居之愁与蟋蟀的境遇相映照,诗人将自己的客居之苦和思乡之情寄托在这只蟋蟀身上,让它仿佛在诉说自己的酸楚经历,增添了诗的共鸣与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沉的情感,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漂泊与艰辛,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樽。
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
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
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风枝霁色。胜临流万点,吹开羌笛。
日暮何人,翠袖凌霜一枝摘。
写出疏香冷韵,谁得似、琅嬛仙笔。
感昨日、团扇题诗,寄我伴吟席。南国。夜月寂。
记庾岭五湖,千树堆积。
昔游最忆,卅载相思梦魂隔。
爱此冰纨小影,竹叶撼、一窗晴碧。
剩点检红箫谱,旧词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