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句难分别,风骚格外求。
提刀空四顾,驻步失全牛。
落眼情尘脱,归根景象幽。
万缘俱不到,佛祖莫能酬。
意句难分别,风骚格外求。
提刀空四顾,驻步失全牛。
落眼情尘脱,归根景象幽。
万缘俱不到,佛祖莫能酬。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了的《偈颂十首》之三,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
首句“意句难分别”,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于言语与思想之间界限的模糊认识,暗示了言不尽意、意难达言的哲学困境。接着,“风骚格外求”一句,借用了“风骚”这一文学传统,表达了诗人超越常规、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意愿。
“提刀空四顾,驻步失全牛”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狩猎,提刀之人四处张望却找不到目标,驻足时又失去了整个猎物的概念,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复杂世界中寻找意义与目标的艰难过程,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落眼情尘脱,归根景象幽”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思。诗人似乎在说,通过洞察世事,摆脱了情感的束缚,回归了内心的宁静与深邃。这里的“情尘”象征着世俗的情感与欲望,而“幽”字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内心平静的状态。
最后,“万缘俱不到,佛祖莫能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终极真理的追求与理解。他认为,世间的一切纷扰与追求都无法达到真正的满足,即使是佛祖也无法完全回应或解答这些终极问题。这既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精神追求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雪肌花貌,见了千千万。
眼去眉来几曾管。
被今回打住,没□施程,□捺地,却悔看承较晚。
琴心传密意,唯有相知,失笑他满恁撩乱。
抖下俏和娇,掩翠凌红,真个是、从前可见。
据入马牢笼怎乾休,但拈取真诚,试教人看。
夜来惊怪,冷逼流苏帐。
梦破初闻打窗响。
向晓开帘,凌乱千里寒光,清兴发,鹤毛谁同纵赏。
江南春意动,梅竹潜通,醉帽冲风自来往。
慨念故人疏,便理扁舟,须信道、吾曹清旷。
待石鼎煎茶洗余醺,更依旧归来,浅斟低唱。
重阳近也,渐秋光凄劲。
宿雨初收好风景。
正干戈耆定,禾黍丰登,人意乐,歌舞贤侯美政。
醉翁游历处,胜概依然,木落淮南见山影。
有客共登临,醉里疏狂,敧乌帽、从嘲雪鬓。
但目送孤鸿傍危栏,笑问道,黄花似谁风韵。
春欲去。
人瘦不胜金缕。
门巷阴阴飞絮舞。
断肠双燕语。
孤坐晚窗闲处。
月到花心亭午。
寒色著人无意绪。
竹鸣风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