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荀卿性恶,逍遥王衍无为。
指鹿不迷物则,问蛙方證希夷。
桎梏荀卿性恶,逍遥王衍无为。
指鹿不迷物则,问蛙方證希夷。
这首诗是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展现了他对先秦两位思想家荀子和王衍的不同评价。"桎梏荀卿性恶"一句,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礼法来约束,而"桎梏"一词暗示了诗人对这种严格道德规范的批判态度。"逍遥王衍无为"则是对王衍的道家逍遥哲学的解读,王衍主张无为而治,诗人以"逍遥"形容他的超脱态度,但可能暗含对其空谈误国的批评。
"指鹿不迷物则"引用了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意在指出如果一个人不能坚守客观事实,就会迷失于主观偏见。"问蛙方证希夷"则通过与青蛙问答,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深奥玄妙哲理的探索,"希夷"通常指道家的神秘境界,诗人借此表达对超越世俗理解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既揭示了古代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也寓含了诗人对人性、政治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寒月凄魂,湖波荡魄,残年万里归来。
三载征轮,团圞算是今才。
浮云便有看山兴,约同心,吊古荒台。
渺尘埃,钴鉧潭边,一片苍苔。
萍踪已分飘零惯,只长头弱弟,愁抱难开。
霜鬓无情,那堪镜里潜催。
秋风屡负连床约,促飞鸿、急响凄哀。
悄裴徊,知否邮亭,一样羁怀。
数更残漏,恁风风雨雨,酿就夜窗寒。
痕偶留泥,梦还怯水,春情草草阑珊。
算几日、便逢寒食,渐花飞、胡蝶作成团。
忙到莺莺,归来燕燕,甚事卿干。
一样光阴游戏,有窥墙密约,顾曲偷欢。
似醉疑醒,欲嗔成悔,无端兜惹凄酸。
只可惜、柳支漂荡,绾西东、遮莫浪栖攀。
试问铜盘蜡烬,泪为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