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辽阳日,初参佛眼时。
亦怜穷子意,谈笑共忘机。
问旧挑灯暗,论诗补字奇。
夜寒高兴发,不见浙江儿。
我到辽阳日,初参佛眼时。
亦怜穷子意,谈笑共忘机。
问旧挑灯暗,论诗补字奇。
夜寒高兴发,不见浙江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顿修在辽阳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厚谊和文人雅趣。首联“我到辽阳日,初参佛眼时”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诗人刚抵达辽阳,便有幸与顿修结缘,暗示了这次相遇的难得与珍贵。颔联“亦怜穷子意,谈笑共忘机”则表达了诗人对顿修的欣赏与共鸣,两人交谈中忘却世俗机巧,体现出深厚的情感与精神契合。
颈联“问旧挑灯暗,论诗补字奇”进一步展现了两人深夜相谈的场景,通过“挑灯”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同时“论诗补字奇”则暗示了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与探讨,显示了高雅的品味和深厚的学识。
尾联“夜寒高兴发,不见浙江儿”收束全诗,以夜寒衬托出内心的温暖与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不见浙江儿”一句,既是对顿修的昵称,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深切的怀念,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幽闲疏淡,是秋人情性。写上生绡忒心肯。
采香携句去,好处成猜,无限意、天壤何人消受。
小池凭自照。瘦了容光,羞对芙蓉旧时镜。
把酒向篱东,知自何生,孤根结、陶家三径。
便拼取、襟期镇相怜,度世外黄昏,月凉风定。
芳心不与西风老,花开愁思还又。
帘静初灯,天空有雁,又是凉秋时候。沉阴思酒。
况疏雨过时,故人归后。
独酌欢稀,数枝折得正盈手。看花更惜人瘦。
小池频照影,吟鬓非旧。
叹晚何心,逢秋易感,天意还容孤秀。新寒禁受。
写片影幽娟,露香淋袖。梦冷篱根,年时休暗负。
飞红犹湿前宵雨,好春也懒归去。
日潋池心,山摇萍际,夏气先烘晴宇。笛声凄楚。
正倦倚薰风,吹凉前浦。
艳说荷花,焉知结子此心苦。芳讯凭谁为主。
更番催令节,佳期无阻。
掠燕频低,遮鱼未稳,贴水钱钱堪数。愿春小住。
便开晚蔷薇,番风应许。一任菱船,清歌江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