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垂石室洞,杖屦易跻攀。
有路穿云窟,无门对月关。
谁骑仙鹿去,我笑国蜗跧。
若使今犹昨,清宵闻佩环。
低垂石室洞,杖屦易跻攀。
有路穿云窟,无门对月关。
谁骑仙鹿去,我笑国蜗跧。
若使今犹昨,清宵闻佩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低垂石室洞,杖屦易跻攀"一句,通过对山洞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的生活场景。"有路穿云窟,无门对月关"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既有形象上的遁隐,又有心灵上的自由。
"谁骑仙鹿去,我笑国蜗跧"这两句,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世俗纷争,他自己选择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若使今犹昨,清宵闻佩环"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但这种怀念并没有影响到诗人目前的宁静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昔游江户三十馀,芝荃二公深器余。
甲午一战曲在我,捲旗跋浪归舟俱。
年将七十忽重至,堂堂九原不可呼。
郎君持节正壮岁,重我视昔情尤殊。
翠松红叶照白发,残年残世同欷歔。
斗枢霞意语何巧,文采焜耀惊东隅。
高才名门贵风节,以义相厉吾岂诬。
韬庵被徵晚入朝,海内相贺仰名德。
日下特开礼学馆,大事相援天下溺。
中古以降家天下,三纲五常有误释。
纷纷聚讼见己小,去圣万里犹面壁。
叔孙自谓知世变,两生抱古吾益惑。
周监二代尚博采,墨守一孔岂为得?
诸儒读书亦云广,所患淑世乏高识。
夷之墨者欲见孟,道有不同孰能直?
先生用意酌宇宙,软语当使众喙息。
却怜结习终未除,长避路尘亲水石。
西涯一角真冷地,泽畔行吟暂閒适。
与游不必尽朝士,眷眷遂至夕阳匿。
袁丝籍福今俱老,安能随俗矜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