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满秋山,征人久不还。
一声何处雁,应向玉门关。
落叶满秋山,征人久不还。
一声何处雁,应向玉门关。
这首诗《秋吟》由清代诗人吴襄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林的寂寥景象,以及对远行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落叶满秋山”,以落叶铺满山间,渲染出秋天的萧瑟与寂寥,暗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接着,“征人久不还”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对远方行人的思念。这里的“征人”不仅指实际的行军之人,也泛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旅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一声何处雁,应向玉门关。”尾句以雁鸣声起兴,引出对远方的遐想。大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但在诗中却成了寄托思乡之情的象征。玉门关作为古代边防要塞,常被用来代表遥远的边疆或异乡,这一句通过雁鸣声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秋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双文若是无寻处,从今切莫乘兴。
石黛迎觞,秋波射座,稍待须臾之顷。商音甫定。
觉烟树伤心,乱山枫暝。
饯了行人,雁儿叫得寸肠冷。
多才偏惹懊恼,怪青天梦梦,终古难醒。
潘岳牵情,阴铿饮泣,辜负名场称俊。还多耿耿。
叹诗到无题,有谁能咏。几个良宵,独挨清漏永。
同是江南客,燕市登高,还向南郊集。
秋山苍翠滴,染双林、媚我题诗江笔。
佐酒有黄花,又兼是、天青云碧。
任吾侪、狂歌痛饮,帝城生色。
凭阑遥指虚空,冉冉斜阳,听雁声嘹呖。
此时云乐极。更何必、翠管银罂方适。
景物有何常,能得趣、时时堪怿。
不然富贵徒苦耳,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