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同舟楫,相携复一归。
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晖。
不道还山是,谁云向郭非。
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
野客同舟楫,相携复一归。
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晖。
不道还山是,谁云向郭非。
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之境。"野客同舟楫,相携复一归"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乘一船,共同回到某个地方的场景,这里的“归”字包含着一种回归自然或精神家园的意味。
接着,“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晖”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晚景。诗人通过“孤烟”的飘逸和“远岫”的春意,传达出一份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心境。
"不道还山是,谁云向郭非"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心志已决,不再犹豫是否应该归隐山林。"郭"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世俗的聚居地,而诗人坚定地选择了背离世俗,向着精神的净土前进。
最后,“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则透露出一股超然物外、达观自在的禅意。"通隐"意味着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而"喧寂"与"忘机"则是对内心世界宁静无为和超脱世间纷扰之境的描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返璞归真的向往,以及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的超然自得。
溪去山楼凡七里,平坦不烦折屐齿。
下有泉源上石堂,万佛妙相参差倚。
青苔互古不见日,森森浓绿疑无始。
龙泉古壁何年失,虎尾春冰岂可履。
夕阴水鸟上渔梁,倒映山容碧滩陊。
人生行乐须及时,花外光阴去如矢。
开元残碑嵌绝壁,幸得庐襄刻诗纪。
出山一路又看山,二水合流成漫水。
马耳东风拂面香,鸳鸯属玉惊人起。
归涂借问今何时,梨花桃花才结子。
渺渺春波万古閒,悠悠天地长如此。
偕隐何辞挽鹿车,云水遨游胜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