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灰飞过又回轮,如见前身狎习人。
旧调厌听巴里曲,名花空负洛阳春。
朗陵辙迹浮蘋梗,盲女琵琶动陌尘。
祇有怜才数知己,青灯夜雨为招魂。
劫灰飞过又回轮,如见前身狎习人。
旧调厌听巴里曲,名花空负洛阳春。
朗陵辙迹浮蘋梗,盲女琵琶动陌尘。
祇有怜才数知己,青灯夜雨为招魂。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的《箧中检得败纸一束,启视则游梁时留存之要牍也。感而赋此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劫灰飞过又回轮”,以“劫灰”比喻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暗示过去的美好已成过往,如同飞逝的烟尘,却又在轮回中再次浮现,引出对往昔的回忆。
“如见前身狎习人”,诗人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或熟悉的人重逢,这种情感既温暖又略带伤感,流露出对旧日友情的怀念。
“旧调厌听巴里曲,名花空负洛阳春”,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巴里的曲子不再吸引人,名花虽美却错过了洛阳的春天,暗含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
“朗陵辙迹浮蘋梗,盲女琵琶动陌尘”,这里运用了典故,朗陵的车辙在水上漂浮,盲女的琵琶声在道路上飘荡,形象地描绘了过去事物的痕迹在时间长河中的消散,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最后,“祇有怜才数知己,青灯夜雨为招魂”,诗人感叹只有少数知音能理解自己的情感,夜晚的灯光和雨水似乎成了召唤灵魂的媒介,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陪伴的渴望,以及对孤独和寂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十丈红尘暗醉乡,冈头歌舞惜荒凉。
何来日下埋轮使,惊散春风结客场。
汉殿果应冠獬豸,坡山不久驻仙羊。
口碑今比阎罗老,当日谁陈借寇章。
剧暑暂以收,晴鸠唤犹涩。
人侵野潦去,树抱残云湿。
幽幽叩藤萝,踽踽惬间寂。
山光落户牖,空翠若可摘。
我行发隆冬,徂夏不遑息。
宁知静翁静,适与劳者适。
溪流何浑浑,山泉自清激。
遥遥宇宙内,心理俨可识。
当时牛刀手,游仞乃余力。
物情各怀新,犹疑奉颜色。
放翁豪放人间无,紫皇案前餐碧腴。
八十六年诗万首,天风吹洒满清都。
不愿腰间玉鹿卢,九环宝带青珊瑚。
愿得彫戈横铁马,衔枚雪夜超飞狐。
成都名花十万株,眉州玻璃春百壶。
醉上凌云手招月,金骨绿髓仙之臞。
百年一瞬幽兰墟,丽川亭下芳华徂。
中原半壁皆不寿,但留团扇家家图。
我欲持杯酹太虚,朱楼白塔归来乎。
不见荒寒京水道,青骡踏雪靖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