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逢掖不知兵,一士居然系重轻。
往昔下愚融铁锁,即今上圣倚金城。
可怜蒋子开三径,又被乌公夺二生。
旋作凯歌驰露布,残年犹拟看升平。
谁云逢掖不知兵,一士居然系重轻。
往昔下愚融铁锁,即今上圣倚金城。
可怜蒋子开三径,又被乌公夺二生。
旋作凯歌驰露布,残年犹拟看升平。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方蒙中赴辽二首 其一》。诗中的语言丰富,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边疆的担忧和鼓励。
“谁云逢掖不知兵,一士居然系重轻。”这里借用历史典故,指出边关战事紧急,每一位将士都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逢掖不知兵"源自《左传》:“逢掖之役,晋军不战而退”,意谓在关键时刻必须懂得用兵。而“一士居然系重轻”则形象地描绘出每个士兵都承担着国家的安危。
"往昔下愚融铁锁,即今上圣倚金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时势的变化和边疆防御工事的坚固。在古代,“铁锁”常用来形容坚不可摧的防御,而“金城”则象征着最为坚固的堡垒。
"可怜蒋子开三径,又被乌公夺二生。"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不舍。“蒋子”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士蒋诩,他开辟了“三径”以避世。这两句暗示着朋友如今又要经历一次生死考验。
最后,“旋作凯歌驰露布,残年犹拟看升平。”诗人劝慰友人,即使年事已高,也希望他能够再次写下胜利的歌谣,并且在余下的日子里,仍然期待着国家的太平盛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暗示,表现了诗人对边关战事的担忧,以及对友人出征的鼓励与祝愿。
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
每叹陆家兄弟少,更怜杨氏子孙贫。
柴门岂断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
赖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
幼为逃难者,才省用兵初。
去国三苗外,全生四纪馀。
老头亲帝里,归处失吾庐。
逝水犹呜咽,祥云自卷舒。
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思凌天际鹤,言甚辙中鱼。
玉立知求己,金声乍起予。
在朝鱼水分,多病雪霜居。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