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叨命服,乘兴入天台。
院接石桥住,门临瀑布开。
松閒应独坐,雪里更谁来。
时复携藜杖,看云上古台。
一从叨命服,乘兴入天台。
院接石桥住,门临瀑布开。
松閒应独坐,雪里更谁来。
时复携藜杖,看云上古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汝弼所作的《赠僧》,通过对僧人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首句“一从叨命服”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出家修行的羡慕,可能是因为僧人看似顺应命运,选择了清修的道路。接下来的“乘兴入天台”则体现了僧人随性自在的性格,他们能随意游历名山胜地。
诗中描绘的僧人居住环境独特,住在连接石桥的院落,门前便是飞瀑直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想象僧人在松林中独自静坐,即使在雪花飘落的冬日,也无人打扰他的清修。最后两句“时复携藜杖,看云上古台”,描绘了僧人手持藜杖,常常漫步山间,欣赏云雾缭绕的古台,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表现了僧人的隐逸生活以及诗人对其生活方式的赞美和羡慕,具有浓厚的禅意和山水诗的韵味。
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
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
算此外、谁欤吾友。
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雨湿青衫透。
是鹃血,凝罗袖。武昌万叠戈船吼。
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
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
正乌鹊、南飞时候。
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
我亦是,中年后。
一坛横压绀天低,好向云端觐紫微。
林鹤惯闻金磬舞,烟鸾疑认玉台飞。
步虚声彻空犹响,宝篆香销露未晞。
星斗绣天长不夜,疑乘风驭扣瑶扉。
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高梧月白绕飞鹊,衰草露湿啼寒螀。
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
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
荥河温洛底处所,可使长作旃裘乡。
百金战袍雕鹘盘,三尺剑锋霜雪寒。
一朝出塞君试看,旦发宝鸡暮长安。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鹈在河。
顺水而行,云驰鸟疾。维水之利,千里咫尺。
乱流而涉,过膝则止。维水之害,咫尺千里。
沔彼滥觞,蛙跳倏游。溢而怀山,神禹所忧。
岂无一木,支此大坏。舞于盘涡,冰折雷解。
坐使此邦,画为两州。鸡犬相闻,胡越莫救。
允毅何公,甚勇于仁。始作石梁,其艰其勤。
将作复止,更此百难。公心如铁,非石则坚。
公以身先,民以悦使。老壮负石,如负其子。
疏为玉虹,隐为金堤。直栏横槛,百贾所栖。
我来与公,同载而出。欢呼填道,抱其马足。
我叹而言,视此滔滔。未见刚者,孰为此桥。
愿公千岁,与桥寿考。持节复来,以慰父老。
如朱仲卿,食于桐乡。我作铭诗,子孙不忘。
《何公桥》【宋·苏轼】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鹈在河。顺水而行,云驰鸟疾。维水之利,千里咫尺。乱流而涉,过膝则止。维水之害,咫尺千里。沔彼滥觞,蛙跳倏游。溢而怀山,神禹所忧。岂无一木,支此大坏。舞于盘涡,冰折雷解。坐使此邦,画为两州。鸡犬相闻,胡越莫救。允毅何公,甚勇于仁。始作石梁,其艰其勤。将作复止,更此百难。公心如铁,非石则坚。公以身先,民以悦使。老壮负石,如负其子。疏为玉虹,隐为金堤。直栏横槛,百贾所栖。我来与公,同载而出。欢呼填道,抱其马足。我叹而言,视此滔滔。未见刚者,孰为此桥。愿公千岁,与桥寿考。持节复来,以慰父老。如朱仲卿,食于桐乡。我作铭诗,子孙不忘。
https://shici.929r.com/shici/6u9spm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