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色正疏疏,江岸人家尽是渔。
中有故人渔一户,雁来不寄半鱼书。
江南秋色正疏疏,江岸人家尽是渔。
中有故人渔一户,雁来不寄半鱼书。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和江边渔民的生活,充满了淡淡的忧愁与宁静之美。
首句“江南秋色正疏疏”,点明地点与季节,江南的秋天,景色清疏,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江岸人家尽是渔”一句,将视线转向江边的居民,他们都是渔民,生活与江水紧密相连,充满着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
“中有故人渔一户”,诗人将焦点集中在其中一户渔民家庭上,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老朋友或熟悉的面孔,这样的设定增加了诗歌的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这户人家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
最后一句“雁来不寄半鱼书”,则通过雁字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雁字传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方式,但在这首诗中,却变成了无法传递的思念,因为“雁来不寄”,既没有鱼书,也没有雁字,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这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与前文的宁静与淡然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江南秋日的美景与渔民生活的质朴,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昔君射策明光宫,腾骧燕市骅骝空。
谁遣妖星逼天阙,鼎湖竟坠乌号弓。
小臣攀髯死未得,重茧万里还乡国。
剑阁嵯峨战血腥,豺狼窃据昏巴僰。
八口凄凉何所归,穷途那免寒与饥。
长镵作伴拾橡栗,短褐不完歌《采薇》。
清谓滩头钓鲂鲤,诛茅结屋将已矣。
亭边呵止故将军,驴背谁知前进士。
青鞋竹笠秦川来,登高怀古羲皇台。
酒酣拔剑《鸲鹆舞》,梦回巫峡秋猿哀。
达人自古嗟飘荡,鼓刀而屠太公望。
天子宵衣问隐沦,征书旦夕磻溪上。
王铁枪,真男儿。人留名,豹留皮。
河上血战志不移,梁运既去一木支。
问破敌,期三日。谗毁既已行,大功那可必。
斗鸡小儿事业成,国耻未雪宁偷生!
朝梁暮晋者谁子,段凝之辈真如蚁。
嗟乎义士一死重太山,砀山朱三群盗耳。
良禽栖木贵能择,将军之死亦可惜。
在家愁闻砧,砧声为客衣。
在客愁闻舂,舂声为客饥。
舂本非恶声,客耳自凄其。
砧声砧者苦,舂声闻者悲。
此地尽为客,室家亦羁縻。
遘此八月霜,稻粱同草衰。
稗种贱独早,皮尽乃得糜。
十斗舂一斛,家家急朝炊。
两舂一口资,廿口将安资?
夜长月色苦,冷淡无光辉。
声声相断续,远近闻一时。
悲馀转成喜,得食谅不迟。
便作笙竽听,天风任尔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