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怯花笺,心慵绣谱。送春总是无情绪。
多情芳草带愁来,无情燕子衔春去。
倚遍阑干,斜阳几许。望残山水濛濛处。
青山隔断碧天低,依稀想得春归路。
意怯花笺,心慵绣谱。送春总是无情绪。
多情芳草带愁来,无情燕子衔春去。
倚遍阑干,斜阳几许。望残山水濛濛处。
青山隔断碧天低,依稀想得春归路。
这首明代叶小鸾的《踏莎行·闺情》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在春日里的细腻情感。首句“意怯花笺,心慵绣谱”,通过女子对书写和刺绣的犹豫,展现了她内心淡淡的哀愁和慵懒,暗示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送春总是无情绪"进一步表达了她对春天离去的无精打采,春草的“多情”反衬出她的“无情”,而燕子的“无情”衔春而去则更添伤感。
接下来,“倚遍阑干,斜阳几许”,女子独自倚靠栏杆,凝视着夕阳,流露出对时光消逝的深深感慨。望着远处“残山水濛濛处”,她的心境更加迷茫,青山与低垂的碧天构成的画面,象征着阻隔和远方,也暗示了她对春归之路的遥不可及的思念。
结尾两句“青山隔断碧天低,依稀想得春归路”,以景结情,通过青山、碧天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春归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期盼,以及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景物渲染,展现了闺中女子在春天里的离愁别绪。
矫矫陶彭泽,飘飘赋归田。
六月北窗下,五柳衡门前。
有巾将漉酒,有琴慵上弦。
老死无储粟,扣门语可怜。
亦有白居士,分司饶俸钱。
既卜洛中宅,常开花下筵。
侍儿蛮素娇,宾客韦刘贤。
杨枝歌子夜,霓裳舞春烟。
伊余慕古人,冉冉迫中年。
局蹐忽已久,未得一日欢。
幸有祖父庐,兼之江郭田。
虽缺声伎奉,不乏腐儒餐。
为白非所望,为陶谅难堪。
揣分得所处,将处陶白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