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
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
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
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
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
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
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
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次韵仇仁近用韵见示五首(其五)》。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反思。
“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这两句描绘了节令即将到来的氛围,人们穿着薄衣,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近人轻"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而“击柝鸣鼙满万城”则是节日气氛浓厚,敲打木鱼和锣鼓的声音充斥每一个城市。
“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失望与无奈。"士气欲如枯草死"形容士人的精神状态已经萎靡不振,而“文声未见蛰雷惊”则是指文化和学术界的声音被忽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或震撼。
“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这两句诗人提及历史人物和地名,表达了对英雄和才子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缺乏真才的哀叹。"绛侯"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将领,而“长沙傅”则是对古代忠臣的称呼;"秦宓"和“棘子成”都是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当世英雄才子的渴望。
“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对未来的憧憬。"夜窗抱吟膝"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景象,而“百年长与一灯盟”则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时间限制的情感寄托,对知识与智慧的永恒承诺。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对社会、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