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
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
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
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
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山川景象,融合了秋天的气息和自然之声。诗人通过对夜色、秋声、星辰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孤独。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夜幕低垂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气息在树林间流动,似乎在提醒着什么。这里的“夜色”和“秋声”,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有一种引人深思的意味。
"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使之变得更加开阔。在这广袤的宇宙背景下,连星辰和河流都似乎在参与这场自然的交响曲。这里的“阔”字,表达了一种无垠的广阔,而“写山来”,则是对自然造化之工巧妙描绘。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两句,则引入了生灵的动态。栖息在树上的鹤,似乎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而那些尚未归巢的乌鸦,因着饥饿而不得不延迟它们的归途。这不仅是对鸟类行为的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的感悟。
"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人类的居所和情感表达。高楼之上,有人独自面对着那斜倚的明月,吹奏着笛子,发出清亮而又带有哀伤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夜景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