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穹窿广,君哉制作殊。
改弦歆世庙,分祀别留都。
日练金支秀,春回华盖趋。
竹官灵放怫,羽客韵虚无。
茧栗三牺用,瓜华百末敷。
篆烟飏郁鬯,罳影入珊瑚。
富妪坛仍峻,高皇座稍隅。
殿询公玉带,庭接鬼庾区。
忆昔陪清跸,于兹享大雩。
鸟衔斋馔素,沙点布袍乌。
重许窥阊阖,须知辨濮泸。
帝真云汉主,天转斗牛枢。
禁地人雍肃,祠官汝敏肤。
秩从夷典礼,伦始契司徒。
谁献河东赋,空吹冀北竽。
戚干容肄雅,卿景合赓虞。
皇矣穹窿广,君哉制作殊。
改弦歆世庙,分祀别留都。
日练金支秀,春回华盖趋。
竹官灵放怫,羽客韵虚无。
茧栗三牺用,瓜华百末敷。
篆烟飏郁鬯,罳影入珊瑚。
富妪坛仍峻,高皇座稍隅。
殿询公玉带,庭接鬼庾区。
忆昔陪清跸,于兹享大雩。
鸟衔斋馔素,沙点布袍乌。
重许窥阊阖,须知辨濮泸。
帝真云汉主,天转斗牛枢。
禁地人雍肃,祠官汝敏肤。
秩从夷典礼,伦始契司徒。
谁献河东赋,空吹冀北竽。
戚干容肄雅,卿景合赓虞。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祭祀仪式的赞美与敬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诗人黄景昉以“何太常悌邀步南郊睹圜丘享殿斋宫诸制恭述”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颂扬。
诗中“皇矣穹窿广,君哉制作殊”,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赞颂了祭祀场所的广阔与庄严,以及其独特的设计与制作。接下来,“改弦歆世庙,分祀别留都”,描述了祭祀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体现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传承。
“日练金支秀,春回华盖趋”,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祭祀时的祥和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接着,“竹官灵放怫,羽客韵虚无”,通过竹官与羽客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神秘与超然。
“茧栗三牺用,瓜华百末敷”,详细列举了祭祀所用的物品,体现了仪式的严谨与细致。而“篆烟飏郁鬯,罳影入珊瑚”,则通过烟雾与珊瑚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祭祀时的香气与光影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艺术性。
“富妪坛仍峻,高皇座稍隅”,对比描绘了不同等级的祭祀场所,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在宗教仪式中的体现。接下来,“殿询公玉带,庭接鬼庾区”,进一步展示了祭祀仪式的复杂与庄重。
“忆昔陪清跸,于兹享大雩”,回忆过去的祭祀经历,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怀念与敬仰。而“鸟衔斋馔素,沙点布袍乌”,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再次强调了祭祀的纯洁与肃穆。
最后,“重许窥阊阖,须知辨濮泸”,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历史的尊重。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与神圣,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哀哉流民!
男子无缊袍,妇女无完裙。哀哉流民!
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哀哉流民!
昼行绝烟火,夜宿依星辰。哀哉流民!
父不子厥子,子不亲厥亲。哀哉流民!
言辞不忍听,号哭不忍闻。哀哉流民!
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哀哉流民!
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哀哉流民!
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哀哉流民!
甚至不得将,割爱委路尘。哀哉流民!
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哀哉流民!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