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
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
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
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
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细腻,通过描写窗前的红木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尤延之的思念和赞赏。
首句“水沈国里御风归”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水面上落叶纷飞,国色已沉,似乎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栗玉肌肤不肯肥"则形容红木犀的质地和颜色,如同美玉一般,不需要过多装饰。
接着,“元是金华学仙子”一句,借用了道教修炼成仙的意境,将尤延之比作仙子,表达对其品格和才华的敬仰。而“新将柿叶染秋衣”则形容红木犀的颜色如同柿叶般鲜艳,似乎是秋天给予新的装束。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不必过分追求往昔的风华,也无需后悔过往的一切。
最后,“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一句,通过“尤物”来形容红木犀之美,而“恼芳菲”则表达了诗人对尤延之才华和品德的赞赏之情。
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宋代文学中的婉约与含蓄。
受生虽有涯,与君当更倍。
以兹百年内,郁郁三十载。
西登极邛笮,南泛穷溟海。
盾鼻草檄书,儒冠立军垒。
三命滋益恭,百折终无怠。
蹉跎炎瘴间,霜雪颠毛改。
维兹春仲月,览揆辰期逮。
谷风发新晴,蟾兔盈光彩。
持觞候良夜,百卉欣相待。
所叹兰蕙花,含英犹未采。
大器固晚成,神龙靡终悔。
悠悠望六合,正气吾徒在。
剥复理何如,谁能问真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