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必躬亲,祈农逮仲春。
茏葱祥柏护,肥腯盛牲陈。
土谷惟神道,稷龙亦佐禋。
五方壤分色,七奏乐鸣钧。
希佑非关已,吁丰总为民。
东郊将举趾,膏雨愿依旬。
无事必躬亲,祈农逮仲春。
茏葱祥柏护,肥腯盛牲陈。
土谷惟神道,稷龙亦佐禋。
五方壤分色,七奏乐鸣钧。
希佑非关已,吁丰总为民。
东郊将举趾,膏雨愿依旬。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仲春时节亲临祭拜社稷坛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农业丰收的祈愿和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
首句“无事必躬亲”展现了皇帝亲力亲为的态度,体现了对国家大事的重视。接着“祈农逮仲春”点明了祭拜的时间是在春季,正值农耕开始之际,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
“茏葱祥柏护,肥腯盛牲陈”描绘了祭坛上祥瑞的柏树环绕,祭品丰盛,形象地展示了祭祀的庄严与隆重。接下来“土谷惟神道,稷龙亦佐禋”则进一步说明了祭祀的对象是土地神和谷神,以及稷龙等辅助神灵,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依赖。
“五方壤分色,七奏乐鸣钧”描述了祭祀时按照五行理论布置的色彩和音乐,显示了仪式的复杂性和对传统礼仪的遵循。最后,“希佑非关已,吁丰总为民”表达了希望通过祭祀获得丰收的愿望,并非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东郊将举趾,膏雨愿依旬”预示着祭祀后,希望带来适时的雨水,促进农作物生长,预祝来年的丰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