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名为《次韵许遵》。从诗的内容来看,苏轼似乎是在描述一段归途的景象和心情。
"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返回家的路上,经过蒜山渡口时,停下舟船准备继续旅程。在朱雀桥边,他观察着行人们的装扮,这里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心观察。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这两句中的“供帐”可能指的是为旅途中所需的物资准备,而“百两”则是重量单位,表明了准备工作的繁琐和沉重。“击鲜毋久溷诸郎”则描绘了一种忙碌的场景,诗人似乎在急促地处理事务。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这两句转换了氛围,诗人询问着禅宗的问题,当他到达长干寺时,他带着酒,悠闲地通过一个被称为“绿野堂”的地方。这段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感觉。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担心只有年轻一代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生活情趣。而“逢人休道北窗凉”则是告诫他人不要随便谈论北窗的凉意,这里可能隐含着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今朝何事一沾襟,检得君诗醉后吟。
老泪交流风病眼,春笺摇动酒杯心。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闻道墓松高一丈,更无消息到如今。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