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学老无成,所守但糟粕。
譬如福与市,涉海求灵药。
岂不望三山,风至辄引却。
岁阑坐穷陋,青灯映疏箔。
虽微白足禅,自置丹霞缚。
贱贫吾所安,饮水差足乐。
邻家日椎牛,不似西邻礿。
少学老无成,所守但糟粕。
譬如福与市,涉海求灵药。
岂不望三山,风至辄引却。
岁阑坐穷陋,青灯映疏箔。
虽微白足禅,自置丹霞缚。
贱贫吾所安,饮水差足乐。
邻家日椎牛,不似西邻礿。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与现实境遇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不同人生状态下的内心感受。
首句“少学老无成,所守但糟粕”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学习努力而年老时仍无所成就的感慨,同时也暗指坚守的信念或方法可能已变得陈旧无用。“譬如福与市,涉海求灵药”通过类比,将追求幸福比作在市场中寻找灵药,隐喻人生追求的艰难与渺茫。“岂不望三山,风至辄引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即使渴望达到理想境界(三山象征理想的彼岸),却总是被外界因素(风)所阻挠,难以实现。
“岁阑坐穷陋,青灯映疏箔”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简陋与孤独,青灯下独坐,映照着稀疏的帘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虽微白足禅,自置丹霞缚”中,“白足禅”可能是指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而“丹霞缚”则暗示了现实的束缚与限制,尽管内心渴望自由与超脱,但实际生活中仍受到种种约束。
最后两句“贱贫吾所安,饮水差足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接受与满足,认为即使生活贫困,只要内心平静,也能从中找到乐趣。“邻家日椎牛,不似西邻礿”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他人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认为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远胜于他人的物质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与现实境遇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和与满足的生活态度。
小坐秋轩,谢蒲翁、遣赠名园佳物。
自启筠笼唤纤手,携置麟堂东壁。
碧水含晶,繁星焕彩,寒映冰盘雪。
如珠似玉,果中应是魁杰。
总忆年时咏葡萄,一体新词三发。
几对黄花烹紫蟹,久悟世间生灭。
汉阁丹青,商山杖屦,毕竟俱华发。
清尊架底,且醉藤萝夜月。
玉瓒清仪,朱弦逸韵,文采超群。
羡早岁登科,英华振发,名区作宰,惠爱流闻。
简召秋台,班趋晓陛,乡曲衣冠共五云。
惊老眼,念一时佳士,谁更如君。当年扈跸南巡。
记春日、相看袂忍分。
正尔向山中,养成经济,我从天上,辍却丝纶。
丹桂堂中,灵溪桥畔,绿树清江日未曛。
相送好,喜游山得伴,别酒成醺。
节操冰清,丰标玉立,名重司空。
正江左分曹,才归省署,浙西持宪,更理兵戎。
约束诸生,按行五郡,秋水楼船七里陇。
最喜是,乡关入望,民俗相通。富春山色笼嵷。
念昭德、新祠梦寐中。
但有疏辞天,君恩未许,无繇缩地,仙舫难从。
酒醒长安,梦固海峤,目送云鸿万里风。
归朝早,双龙阙下,一笑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