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境逾静,林疏秋已分。
清溪一片月,修竹四山云。
地僻境逾静,林疏秋已分。
清溪一片月,修竹四山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秋日山林图景。诗人元好问以细腻的笔触,将地僻林疏、清溪明月、修竹云烟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地僻境逾静”,开篇即点出环境的偏远与宁静,为整幅画面定下了基调。接着,“林疏秋已分”一句,通过“林疏”二字,不仅描绘了林木稀疏的景象,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秋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
“清溪一片月”是画面的中心,月光洒在清澈的小溪上,形成一片银白的光影,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修竹四山云”则进一步丰富了视觉效果,高耸的竹林与缭绕的山间云雾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富有韵律的山水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元好问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宁静之美。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
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
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
清淮无底绿江深,宿处津亭枫树林。
驷马欲辞丞相府,一樽须尽故人心。
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
门外流水流澶漫,河边古木鸣萧森。
夐无禽影,寂无人音。端然拖愁坐,万感丛于心。
姑苏碧瓦十万户,中有楼台与歌舞。
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
应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荣辱是何主。
吾囷长满是太平,吾乐不极是天生。
岂忧天下有大憝,四郊刁斗常铮铮。
官军扰人甚于贼,将臣怕死唯守城。
又岂复忧朝廷苦弛慢,中官转纵横。
李膺勾党即罹患,窦武忠谋又未行。
又岂忧文臣尽遭束高阁,文教从今日萧索。
若更无人稍近前,把笔到头同一恶。
可叹吴城城中人,无人与我交一言。
蓬蒿满径尘一榻,独此闵闵何其烦。
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
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
有时惊事再咨嗟,因风因雨更憔悴。
只有闲横膝上琴,怨伤怨恨聊相寄。
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风雨吟》【唐·吴融】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门外流水流澶漫,河边古木鸣萧森。夐无禽影,寂无人音。端然拖愁坐,万感丛于心。姑苏碧瓦十万户,中有楼台与歌舞。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应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荣辱是何主。吾囷长满是太平,吾乐不极是天生。岂忧天下有大憝,四郊刁斗常铮铮。官军扰人甚于贼,将臣怕死唯守城。又岂复忧朝廷苦弛慢,中官转纵横。李膺勾党即罹患,窦武忠谋又未行。又岂忧文臣尽遭束高阁,文教从今日萧索。若更无人稍近前,把笔到头同一恶。可叹吴城城中人,无人与我交一言。蓬蒿满径尘一榻,独此闵闵何其烦。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有时惊事再咨嗟,因风因雨更憔悴。只有闲横膝上琴,怨伤怨恨聊相寄。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https://shici.929r.com/shici/4B8x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