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肃阴气,草木凋零尽。
尔生岩石间,丛密不自陨。
绿叶抽紫茎,族与秋兰近。
蝉联无数花,未觉霜飙紧。
野人持献余,千金那敢吝。
盆崖遂物性,畅茂庶可准。
吸风喷芳馨,饮露含清润。
如闻嘒嘒声,满地寒林振。
二仪肃阴气,草木凋零尽。
尔生岩石间,丛密不自陨。
绿叶抽紫茎,族与秋兰近。
蝉联无数花,未觉霜飙紧。
野人持献余,千金那敢吝。
盆崖遂物性,畅茂庶可准。
吸风喷芳馨,饮露含清润。
如闻嘒嘒声,满地寒林振。
这首宋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诗人郭印通过对石蝉生长环境的刻画,展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二仪肃阴气,草木凋零尽",诗人首先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气氛,万物凋零,然而石蝉却在岩石缝隙中顽强生存,"尔生岩石间,丛密不自陨"。
石蝉的生长特征被细致描绘:"绿叶抽紫茎,族与秋兰近",它的叶子呈现绿色,茎部紫色,与秋兰相似,显示出其独特的美。尽管秋意渐浓,"蝉联无数花,未觉霜飙紧",石蝉依然繁花似锦,未受严寒侵袭。
野人献上石蝉,诗人感慨万分,"野人持献余,千金那敢吝",表达了对野人慷慨赠予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石蝉价值的珍视。诗人决定顺应石蝉的自然习性,"盆崖遂物性,畅茂庶可准",将其栽于盆中,让其得以充分展现生命力。
石蝉的生长状态进一步被赞美:"吸风喷芳馨,饮露含清润",它仿佛能吸取清风,散发出芬芳,饮露滋润,生机盎然。最后,诗人通过听觉联想,"如闻嘒嘒声,满地寒林振",想象石蝉鸣叫,给寂静的寒林带来活力,增添了诗意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石蝉的形象,寓言了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有客复有客,相约问林泉。
忽逢清晓急雨,酿就插秧天。
风底楝华吹尽,池畔荷花未放,莎岸刺吴船。
奇石堪呼丈,野史自编年。题咏处,墨似漆,笔如椽。
名贤多少佳句,遗迹至今传。
十八公符松萝,九万里,宽鹏运不换囗囗囗。
曝背南轩日,销夏北窗眠。
马去金台,鸿飞玉塞,昔曾燕市经过。
青楼醉卧,满眼酒人多。
忽地星分湖海,残梦醒、蚁散槐柯。
归来后、相逢渐老,华发对山河。
婆娑当此际,漫言学易,且自高歌。
况杯浮药玉,筝倚裙罗。
笑问神仙富贵,吾侪事、肯自蹉跎。
君知否、当年陶侃,壁有化龙梭。
客里西风早,槛外烟波绕。
好句频传,美人何处,碧云秋杳。
听花间屐齿破莓苔,是谢池春早。
莫把桐荫扫,共取金蕉舀。
朗月华灯,南皮人散,几时重到。
望东来飞盖过红桥,待芙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