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阁俯丹丘,高寒暮景幽。
籁从倾耳听,云傍曲肱浮。
僧定诃林月,乌啼玉树秋。
夜深箕踞处,河汉隔衣流。
珠阁俯丹丘,高寒暮景幽。
籁从倾耳听,云傍曲肱浮。
僧定诃林月,乌啼玉树秋。
夜深箕踞处,河汉隔衣流。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宿于山中寺庙的宁静景象。诗人以珠阁俯瞰丹丘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高寒而幽静的环境之中。"籁从倾耳听,云傍曲肱浮"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仿佛耳边传来的是自然的声音,而云彩则悠闲地在身旁飘浮。"僧定诃林月,乌啼玉树秋"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月光洒在僧人静坐的诃林之上,乌鸦在秋日的玉树间啼叫,构成了一幅富有禅意的画面。最后,"夜深箕踞处,河汉隔衣流"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夜深时分,诗人独自坐在那里,银河似乎隔着衣物流淌,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仙郎白首未归朝,应为苍生领六条。
惠化州人尽清净,高情野鹤与逍遥。
竹间虚馆无朝讼,山畔青田长夏苗。
终日政声长独坐,开门长望浙江潮。
渺渺水云外,别来音信稀。
因逢过江使,却寄在家衣。
问路更愁远,逢人空说归。
今朝蓟城北,又见塞鸿飞。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诗章转更新。
选得天台山下住,一家全作学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