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方诸在,由来本一家。
半非全体缺,满讵析毫加。
倚树玉眠兔,入波金闪蛇。
上人参得未,莫漫诩清华。
感应方诸在,由来本一家。
半非全体缺,满讵析毫加。
倚树玉眠兔,入波金闪蛇。
上人参得未,莫漫诩清华。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水月二首(其二)月》。诗人以“水月”为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哲学思考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宇宙、自然和人生深刻的感悟。
首句“感应方诸在,由来本一家”,开篇即点明了万物相互感应、和谐共存的主题。方诸,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感应之力。这里以方诸在水中感应月光,引申出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皆有感应,它们之间原本就是一体的。
接着,“半非全体缺,满讵析毫加”,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与完整性。诗人认为,事物并非绝对完整或缺失,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无论是事物的半满还是全满状态,都只是相对而言,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或减少来改变其本质。
“倚树玉眠兔,入波金闪蛇”,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玉兔和金蛇的形象,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形态多样性的赞叹。倚树而眠的玉兔,仿佛在享受宁静的夜晚;入波闪烁的金蛇,则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最后,“上人参得未,莫漫诩清华”,这两句表达了对智慧与道德的追求。诗人提醒读者,虽然自然界的美好令人向往,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悟自然之道,提升个人的智慧与道德境界。这里的“清华”不仅指自然界的美景,更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邃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水月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相对平衡、自然之美和内在修养的追求与理解。
乔林则羽栖,重渊必鳞泳。
人生大化中,行止乃不定。
耕莘方自乐,幡然荅三聘。
二疏辞汉廷,贤哉孰能竞。
好爵何必萦,卑职在求称。
兹利苟获心,外物焉足病。
潍阳冲要地,书社古云盛。
黍稷既丰穰,栋宇复辉映。
谁云其俗夸,功利务相胜。
实敦诗与书,过化赖贤圣。
区区流窜馀,无以赞官政。
政平民乃康,第恐余不佞。
岂无管幼安,高蹈辽海夐。
生刍倘可招,敢不深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