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树晚,一舸荻花秋。
切切虫鸣岸,萧萧月满舟。
孤怀逾浩渺,病骨却迟留。
是处山如画,聊为解旅愁。
苍茫云树晚,一舸荻花秋。
切切虫鸣岸,萧萧月满舟。
孤怀逾浩渺,病骨却迟留。
是处山如画,聊为解旅愁。
这首《江行》由明代诗人赖镜所作,描绘了江上行舟时的秋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首联“苍茫云树晚,一舸荻花秋”以广阔的视角开篇,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树木与江面上一艘载满荻花的小船相映成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颔联“切切虫鸣岸,萧萧月满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虫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而月光洒满小舟,不仅照亮了四周,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颈联“孤怀逾浩渺,病骨却迟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浩瀚的自然面前,诗人的孤独感被放大,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都产生了共鸣。同时,“病骨却迟留”一句,既是对身体状况的描述,也是对心境的一种投射,暗示着即使身体疲惫,心灵仍不愿离去,可能是因为对眼前美景的不舍,或是对某种情感的留恋。
尾联“是处山如画,聊为解旅愁”收束全诗,诗人通过赞美沿途的山水之美,试图从中找到慰藉,缓解旅途中的忧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方式。
整体而言,《江行》通过对江上秋景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倚门有二亲,下车伏地拜。
拭泪转开颜,问讯疑梦寐。
乍聚忘远游,囊空反增爱。
有美弱冠弟,青衿亦聪慧。
随行兼问字,二亲欢更倍。
东觅仙掌莲,西慕瑶池会。
莲实犹可得,桃熟难更再。
但酿清为圣,浊亦贤可待。
蓂开柏叶进,菊绽桑落美。
张筵聚宾从,门巷填车盖。
余舞老莱斑,弟咏南山对。
诸孙争进履,椿荣萱树背。
有召忽临门,承欢仅六载。
于今涕泪多,不忍见松桧。
武夷多奇峰,九溪曲相连。
窈窕信灵异,虚无俨群仙。
昔我远游之,枕席生云烟。
朝饮幔亭峰,夕泛驾壑船。
忽忽六七载,冠緌为纠缠。
脱屣苦不早,白发将垂肩。
君今蹑其巅,使我双泪泫。
碌碌复何为,妻子岂难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