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不可为,必欲呼人师。
观其用心处,岂在道义为。
昌黎作师说,哓哓费繁词。
谁知矫枉甚,流弊为今兹。
后堂列女乐,前庑陈牛衣。
位置虽不一,市道均无疑。
桃李本春卉,向暖固所宜。
窃恐白日光,难遍倾阳枝。
今朝罗雀处,咋日横经时。
众散在转瞬,令我长叹咨。
萧萧子云室,寂寂康成居。
茅茨且休剪,抱经聊自怡。
何事不可为,必欲呼人师。
观其用心处,岂在道义为。
昌黎作师说,哓哓费繁词。
谁知矫枉甚,流弊为今兹。
后堂列女乐,前庑陈牛衣。
位置虽不一,市道均无疑。
桃李本春卉,向暖固所宜。
窃恐白日光,难遍倾阳枝。
今朝罗雀处,咋日横经时。
众散在转瞬,令我长叹咨。
萧萧子云室,寂寂康成居。
茅茨且休剪,抱经聊自怡。
这首诗《何事不可为二章(其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通过对比古今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教育与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首句“何事不可为,必欲呼人师”,提出疑问,为何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却一定要找老师指导?接着“观其用心处,岂在道义为”则指出人们寻求老师的目的并非出于道义,而是另有目的。
接下来引用韩愈的《师说》,批评了当时社会中过分强调形式而忽视实质的现象,“昌黎作师说,哓哓费繁词。谁知矫枉甚,流弊为今兹”。韩愈的文章旨在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但结果却是弊病更加严重。
“后堂列女乐,前庑陈牛衣。位置虽不一,市道均无疑”通过描绘后堂的女乐和前庑的牛衣,形象地展示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暗示了社会的不平等。
“桃李本春卉,向暖固所宜。窃恐白日光,难遍倾阳枝”以桃李比喻人才,向暖象征着适宜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人才成长环境的担忧,担心阳光难以普照到所有人才。
“今朝罗雀处,咋日横经时。众散在转瞬,令我长叹咨”通过对比今日的落寞与昔日的繁荣,感叹人才的流失和教育的衰败。
最后“萧萧子云室,寂寂康成居。茅茨且休剪,抱经聊自怡”以子云室和康成居比喻学者的住所,表达对学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结发嗟未久,寒暑互相迁。
妾身谷中兰,幽香谁当怜。
素质幸未凋,君心宜自坚。
展转不得见,恩爱在何年。
忆昔江南时,妾身苦未诉。
自恨岭头梅,日被红芳妒。
红芳几度开,妾身尚如故。
容华难久常,蹉跎岁聿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