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转芳塘嫩绿匀。空明窈窕足清沦。
似染薛家笺子过,带馀芬。
斜石束时生折势,落花点处漾圆纹。
流到红楼应小住,照微颦。
春转芳塘嫩绿匀。空明窈窕足清沦。
似染薛家笺子过,带馀芬。
斜石束时生折势,落花点处漾圆纹。
流到红楼应小住,照微颦。
这首《山花子·春水》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春日里池塘中水波荡漾的美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春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春转芳塘嫩绿匀”,开篇即以“芳塘”点明地点,春日的阳光洒在碧绿的池水上,仿佛给整个水面披上了一层嫩绿色的轻纱,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空明窈窕足清沦”,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清澈与深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四周的景物,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似染薛家笺子过,带馀芬”,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水面比作染过的薛家笺纸,不仅颜色鲜艳,还带有淡淡的香气,形象地表现了春水的美丽与芳香。
“斜石束时生折势,落花点处漾圆纹”,这两句描绘了水面的动态美。斜石的倒影在水中形成曲折的线条,落花飘零在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动静结合,富有韵律感。
“流到红楼应小住,照微颦”,最后两句想象春水最终流入红楼,仿佛在红楼前稍作停留,映照着微微皱眉的景象,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水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