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馆樽初集,金门漏欲沉。
清风七子赋,明月二难心。
契好过逢数,欢娱燕笑深。
马嘶芳草地,人醉落花阴。
兰馆樽初集,金门漏欲沉。
清风七子赋,明月二难心。
契好过逢数,欢娱燕笑深。
马嘶芳草地,人醉落花阴。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士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诗意。首联“兰馆樽初集,金门漏欲沉”以“兰馆”和“金门”为背景,暗示了聚会的高雅与尊贵,同时通过“樽初集”和“漏欲沉”营造出时间流逝、聚会即将结束的氛围。颔联“清风七子赋,明月二难心”运用了典故,将聚会的参与者比作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的作品如同清风拂面,而“二难心”则表达了对聚会中两位特别人物的敬仰之情。颈联“契好过逢数,欢娱燕笑深”进一步描述了聚会的热烈气氛和深厚情谊,无论是老友重逢的喜悦,还是新朋结识的欢愉,都融入了深深的笑声与交谈之中。尾联“马嘶芳草地,人醉落花阴”以生动的场景收尾,马儿在芳草地上嘶鸣,人们在落花的阴影下陶醉,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聚会的愉悦与留恋。整首诗通过对聚会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情感。
高情邈云汉,长揖谢君侯。
脱遗轩冕,簸弄泉石下清幽。
心契匡庐猿鹤,泪染固陵松柏,一衲且蒙头。
风月感平发,魂梦绕神州。漾一叶,横孤管,去来休。
琵琶亭畔,正是枫叶荻花秋。
点检诗囊酒碗,抬贴舞裀歌扇,收尽两眉愁。
回望碧云合,相伴赤松游。
手携青藜杖,岩上俯清池。
池水夜来冰,冻磷殊未澌。
戏以藜杖尖,斲破黄琉璃。
横杖担两片,忍冻岩前嬉。
爱日怡我神,凉风吹我衣。
应念石季伦,销步锦金围。
终夜烧红兽,但饮甘如饴。
夫岂知山林,清寒益我姿。
此意谁与论,岩下青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