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一竿翠玉,仙人九节青筇。
自爱林间草净,谁教石上苔封。
渔父一竿翠玉,仙人九节青筇。
自爱林间草净,谁教石上苔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渔父一竿翠玉",形象生动地写出渔夫手持翠绿如玉的钓竿,暗示其生活简朴而富有诗意。"仙人九节青筇"则借用了仙人的象征,描述了竹杖的雅致,九节竹杖寓意长寿和超然,暗示渔父的高洁品格。
"自爱林间草净"表达了渔父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他沉醉于林中洁净的草地,享受着宁静与和谐。"谁教石上苔封"则以反问的方式,赞美了岁月在石头上留下的自然痕迹——青苔,这不仅是时间的印记,也是渔父淡泊心境的写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闲适、超脱世俗的理想。
曲苑花疏,空庭漏静,隐约飞从何处。
耿耿孤踪,怎向人丛来去。
覆乌云,寂寞湖山,闹黄昏,凄凉风雨。
剩星儿,一点微光,夜深能照几多许。
疏帘正好,飞过、却被轻轻纨扇,无端兜住。
暗里偏明,可惜清辉自露。到深秋,片影谁栖。
问前生,夕阳无语。莫思量,废苑扬州,绿杨犹乱舞。
踯躅残红,听几处、催归鸭鵊。
隐隐见、平芜燕剪,落花波夹。
与我周旋从我好,用卿作达从卿法。
挽银河、万斛洗炎蒸,凉风霎。髹几畔,添香鸭。
矮屋畔,闲畚锸。到采菱剥芡,不忧贫乏。
虎刺结成颗颗豆,凤仙染就纤纤甲。
折一枝、斜插鬓云边,银钗压。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
服号离尘,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
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宝林古。
历唐宋,禁闱崇护。袈裟阔、都作河山坐。
具龙象,遍琳宫,怎犹存亚仙祠墓。
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
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