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春风堂,尝读春风诗。
春风不易得,令人每怀思。
一堂谁独无,所至皆有之。
奈何堂中人,此意多背驰。
听雨不对床,煮豆先燃萁。
宁赓粟布歌,不肯吹埙篪。
和气自此伤,怨怒无休时。
遂令君家堂,独立修江湄。
昔我尝宦游,兄弟轻别离。
自从失予季,忧闷鬓成丝。
仲叔幸无他,相从日怡怡。
数榻松竹间,颇与我辈宜。
浊醪无独斟,陈编有同披。
从今当杜门,共试春风词。
燕谷恐尚寒,暖律冀一吹。
君能不靳否,春风元不私。
未登春风堂,尝读春风诗。
春风不易得,令人每怀思。
一堂谁独无,所至皆有之。
奈何堂中人,此意多背驰。
听雨不对床,煮豆先燃萁。
宁赓粟布歌,不肯吹埙篪。
和气自此伤,怨怒无休时。
遂令君家堂,独立修江湄。
昔我尝宦游,兄弟轻别离。
自从失予季,忧闷鬓成丝。
仲叔幸无他,相从日怡怡。
数榻松竹间,颇与我辈宜。
浊醪无独斟,陈编有同披。
从今当杜门,共试春风词。
燕谷恐尚寒,暖律冀一吹。
君能不靳否,春风元不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裘万顷题咏伯量春风堂的作品,表达了对春风堂主人春风般的品格和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堂内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诗人首先回忆自己未亲临春风堂时,已对其风雅之名有所耳闻,感叹春风难觅,引发深深的怀念。他指出春风堂虽美,但人心不齐,堂中人未能共享和气,反而常有怨怒。
接着,诗人提到堂主的孤独,以及自己宦游在外时与兄弟分离的往事,表达了对失去亲人后的忧郁和对亲情的珍视。幸运的是,堂主仲叔与他相处愉快,他们在松竹之间共度时光,饮酒读书,关系融洽。
诗人决定闭门不出,与堂主一同尝试创作春风词,期待春天的气息能带来温暖。他以燕谷可能还寒冷作比,希望春风吹拂,带来生机。最后,他恳求堂主慷慨分享春风,暗示春风并非私有,应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其恩惠。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描绘,既赞扬了春风堂的美好,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