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景逢除夕,无聊转厌喧。
遥知北堂上,焚烛看花繁。
客景逢除夕,无聊转厌喧。
遥知北堂上,焚烛看花繁。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诗人身处他乡,面对热闹喧嚣的环境,内心却感到孤独与厌倦。通过“客景逢除夕”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节日情境。接着,“无聊转厌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外面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但这份热闹反而加剧了诗人的孤独感。
后两句“遥知北堂上,焚烛看花繁”,则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在除夕这个传统节日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而诗人却只能远隔千里,无法与亲人共度佳节。通过想象家中母亲或家人在烛光下欣赏花朵的情景,诗人寄托了对家的深深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对比和想象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状态,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对家庭团聚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惠翁夙世非常人,作孽天谴磨凡尘。
三日一餐不知饿,阵图撑腹充精神。
朱子市隐南郭外,黔娄闭户甘沉沦。
作诗寒苦类郊岛,天骨峭立峰嶙峋。
邵君之笔走华岳,直逼李杜凌徐陈。
四时键关但安卧,高春不食心无贫。
徐生家世重东海,弓裘堕去徒悲辛。
不如日持一觞酒,勿误陶潜头上巾。
历山草堂最深处,长史题诗久仙去。
南峰衲子营精庐,杖履经过重游寓。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
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
浮沈幕下名逾重,政府倾危相遘弄。
频遭迁徙忘恩仇,岭海江州均一梦。
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
何日重寻石泉寺,妙香灯影读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