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宫去复回,旃檀摩顶记如来。
自兹震旦辉佛日,不尽恒沙演法雷。
瑞纪庚辰重轮奂,奇从辛卯肇胚胎。
惟无量寿福无量,敛锡敷思遍九垓。
忉利天宫去复回,旃檀摩顶记如来。
自兹震旦辉佛日,不尽恒沙演法雷。
瑞纪庚辰重轮奂,奇从辛卯肇胚胎。
惟无量寿福无量,敛锡敷思遍九垓。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重修弘仁寺敬赞旃檀宝相》。诗中描绘了对佛教圣地重修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首句“忉利天宫去复回”,以忉利天宫象征佛教的神圣之地,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与回归。接着“旃檀摩顶记如来”一句,通过旃檀木的摩顶仪式,纪念佛陀的教诲,强调了佛教精神的传承与铭记。
“自兹震旦辉佛日,不尽恒沙演法雷”两句,以“震旦”指代中国,表达了佛教在中国的光辉与繁荣,以及佛法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这里运用了“恒沙”和“法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广大与威力。
“瑞纪庚辰重轮奂,奇从辛卯肇胚胎”则点明了重修的时间与起始,庚辰与辛卯分别对应年份,体现了对历史时刻的铭记与对重建工程的重视。
最后,“惟无量寿福无量,敛锡敷思遍九垓”两句,表达了对佛法永恒与无尽的颂扬,以及对佛法普渡众生、带来无量福祉的期待。这里的“敛锡敷思”寓意着收束心神,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其影响遍及四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圣地重修的赞美,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崇敬之心,同时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文化传承与宗教信仰的重视。
月晕五色如虹蜺,深山猛虎夜生儿。
虎儿可爱光陆离,开眼已有百步威。
诗翁虽老神骨秀,想见娇婴目与眉。
木星之精为紫气,照山生玉水生犀。
儿翁不比他儿翁,三十年名天下知。
材高位下众所惜,天与此儿聊慰之。
翁家洗儿众人喜,不惜金钱散闾里。
宛陵他日见高门,车马煌煌梅氏子。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唤耶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前身道林后曹霸,笔下马生非可画。
心赏神骏今绘神,戏弄丹青疑造化。
风鬃雾鬣何足云,电行山立更逼真。
脱遗皮毛见骥德,妙处了非由写形。
兔园喜事佳公子,王济风流略相似。
画中一见犹好之,不但千金致燕市。
明窗展拭须韵语,杜陵无人欲谁付。
邓公骢马二三群,梦想风标觊神遇。
此诗此画今不逢,见画与诗元自同。
谁知一洗凡马句,今在生绡半幅中。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