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湖南净寺》
《宿湖南净寺》全文
明 / 李时行   形式: 古风

揽胜投名山,信迹遵玄境。

兴随觉路遥,心与空门净。

云树澹萧疏,水月相辉映。

天寒夕梵微,木落霜钟应。

倦鸟下松林,归僧掩萝径。

景眺遐想舒,物讨幽怀罄。

挥琴鹤共娱,讲法龙争听。

祇树鸣山风,雨花落湖镜。

于焉结芳桂,聊以祛尘病。

眷此碧岩栖,因之定吾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湖南净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揽胜投名山,信迹遵玄境”点明了地点和目的,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和追求。接着,“兴随觉路遥,心与空门净”两句,不仅描绘了旅途的遥远,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云树澹萧疏,水月相辉映”描绘了净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美丽,云雾缭绕的树木与水中倒映的明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而“天寒夕梵微,木落霜钟应”则通过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庄严,夕阳微弱的梵音与霜降后的钟声相互呼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倦鸟下松林,归僧掩萝径”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倦鸟归巢,僧人闭门,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接下来,“景眺遐想舒,物讨幽怀罄”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心灵的释放与自由,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内心深处的忧愁得以排遣。

“挥琴鹤共娱,讲法龙争听”描绘了净寺中和谐的氛围,琴声鹤鸣,法音龙听,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广大,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后,“祇树鸣山风,雨花落湖镜”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再次强调了净寺环境的清幽与神秘,山风轻拂,雨花飘落,如镜的湖面映照出这一切,美不胜收。

“于焉结芳桂,聊以祛尘病”表达了诗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希望以此来摆脱世俗的烦恼。“眷此碧岩栖,因之定吾性”则是诗人对净寺的深厚情感和对禅宗精神的认同,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归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

作者介绍

李时行
朝代:明

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齐鲁名山。有《驾部集》。
猜你喜欢

和孙秀才与弟醉饮

醺酣归至乐,曲糵古来贤。

荆树同株日,萧斋欲雪天。

倾颓叔夜玉,臬兀季真船。

熟览新诗意,依稀识道筌。

(0)

无生庵

大士今何在,空山旧隐存。

百年闲藓径,终日敞尘阍。

砌暖晴添草,窗寒暝叫猿。

当时团坐客,相顾竟何言。

(0)

齐无己书堂

骚客高吟地,山僧指旧基。

虚堂非昔搆,清景是当时。

石甃流泉漫,松轩度日迟。

鯈鱼有馀乐,池上竟谁知。

(0)

咏古十六首·其十五

高柳何葱茜,袅袅章台端。

眉叶荫紫极,条丝拂朱栏。

何以谢松竹,挠弱惭岁寒。

既乏贞固姿,枝叶何足观。

小人殉利欲,俛仰如转丸。

苟非社稷臣,祸患宁肯干。

蒲山已归觐,黎阳尚盘桓。

当时方寸地,明明赤如丹。

飙举冠凌烟,腾芳臭如兰。

一言失其所,功名两彫残。

高帝论平阳,刘氏终以安。

英公负文皇,武氏为世患。

无忌问赵相,侯嬴起长叹。

白首不可保,知人良独难。

(0)

龙团歌

瀛帅谢公之所惠,大如车轮轻如纸。

磨而试之墨过漆,元非本约重违意,寒雀比之立憔悴。

道宁万一归于彼,不督芙蓉乃恕耳。

三木模研理固异,耿墨比此天与地。

开匣付介惊欲坠,惜之不得几下泪。

君匣■州便可碎,只留承晏使执侍。

(0)

吴江长桥

路隔银潢鸟倦飞,行人恐犯女星机。

长虹出浪无冬夏,老蜃浮空半是非。

两岸履声云内合,三州帆影月边归。

栏干独立秋风早,岂待鲈鱼始拂衣。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