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盘郁重屏藩,天府雄关险莫论。
华岳西来横半壁,长河东注控三门。
乾坤消息随开阖,锁钥咽喉自吐吞。
多恐一丸封不得,临风凭吊月黄昏。
山川盘郁重屏藩,天府雄关险莫论。
华岳西来横半壁,长河东注控三门。
乾坤消息随开阖,锁钥咽喉自吐吞。
多恐一丸封不得,临风凭吊月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与险要,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将潼关的地理特征与历史地位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壮阔的自然景观。
首联“山川盘郁重屏藩,天府雄关险莫论”,开篇即以“山川盘郁”描绘出潼关周围群山环绕、地势险峻的地理环境,用“重屏藩”强调其作为屏障的重要性。“天府雄关险莫论”则点明了潼关作为战略要地的不可忽视的险要位置。
颔联“华岳西来横半壁,长河东注控三门”,进一步展开对潼关地理特征的描述。华山从西而来,横亘在潼关一侧,象征着力量与威严;黄河向东奔流,掌控着潼关的门户,显示了其在交通与军事上的关键作用。
颈联“乾坤消息随开阖,锁钥咽喉自吐吞”,运用象征手法,将潼关比作天地间的关键节点,其开合之间,关乎大局。这里的“锁钥咽喉”形象地描绘了潼关作为战略要塞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尾联“多恐一丸封不得,临风凭吊月黄昏”,表达了诗人对潼关历史地位的深刻思考。一句“多恐一丸封不得”暗示了潼关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意义,可能曾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最后,“临风凭吊月黄昏”则以一种怀旧的情感,描绘了诗人面对潼关时的感慨,既有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潼关作为战略要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河阳三百年,德安十四世。
同居不析产,能法张公艺。
昔人尚孝友,子孙知好义。
斯真家之肥,一门萃和气。
吾越俗不古,同堂居不易。
甫毕向平愿,遽分陆贾笥。
善哉明郑濂,曾向太祖对。
不听妇人言,胜事百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