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堂展旧题,长啸呼茗汁。
清吹高寥寥,新桐翠犹湿。
幽居懒可恕,万事忘亦得。
看君掉尘鞅,学道心最急。
高天瞻龙鸾,破灶远鹅鸭。
留客酒满盆,蔬果不用羃。
坐久林月生,半酣双脚赤。
微吟昔年句,俯仰惭虚白。
似僧馀须髯,为儒负巾帻。
漫兴无风雅,取代四生泣。
虫叶镌窗阴,蜗涎篆墙缺。
念惟酬故人,何当问辞客。
多谢张长公,斯文乃遥集。
秋堂展旧题,长啸呼茗汁。
清吹高寥寥,新桐翠犹湿。
幽居懒可恕,万事忘亦得。
看君掉尘鞅,学道心最急。
高天瞻龙鸾,破灶远鹅鸭。
留客酒满盆,蔬果不用羃。
坐久林月生,半酣双脚赤。
微吟昔年句,俯仰惭虚白。
似僧馀须髯,为儒负巾帻。
漫兴无风雅,取代四生泣。
虫叶镌窗阴,蜗涎篆墙缺。
念惟酬故人,何当问辞客。
多谢张长公,斯文乃遥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访友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秋堂展旧题,长啸呼茗汁”,展现了一幅在秋日的厅堂中展开旧日诗作,长声吟唱后唤来茶水的画面,透露出一种闲适与雅趣。接着,“清吹高寥寥,新桐翠犹湿”描绘了清风吹拂,新桐绿意未尽的景象,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氛围。
“幽居懒可恕,万事忘亦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求解脱的心境。“看君掉尘鞅,学道心最急”则通过友人的形象,展现了追求学问与道德修养的迫切心情。
“高天瞻龙鸾,破灶远鹅鸭”运用对比手法,将高远的理想与世俗的琐事进行对比,凸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留客酒满盆,蔬果不用羃”描绘了主人热情款待客人的场景,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生活的小确幸。
“坐久林月生,半酣双脚赤”描述了夜深时分,月光洒满林间,饮酒至半醉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微吟昔年句,俯仰惭虚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作品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内心空灵状态的追求。
“似僧馀须髯,为儒负巾帻”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僧人与儒士,既表现了对宗教与儒家文化的敬仰,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漫兴无风雅,取代四生泣”表达了诗人对风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苦难的同情。
最后,“虫叶镌窗阴,蜗涎篆墙缺”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细微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念惟酬故人,何当问辞客”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能够再次相聚的期待。“多谢张长公,斯文乃遥集”则是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艺术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访友的场景,融合了自然景观、日常生活、情感抒发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友情、学问、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