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何汤汤,布帆疾于矢。
一夜东南风,吹船七百里。
淮水何汤汤,布帆疾于矢。
一夜东南风,吹船七百里。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自淮河出发,借助东南风迅速前行的情景。首句“淮水何汤汤”以“汤汤”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淮河水势浩荡、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雄浑的基调。接着,“布帆疾于矢”一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轻盈的布帆比作箭矢,形象地表现了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如箭般飞速前进的状态,展现了航行的迅捷与畅快。
“一夜东南风”点明了航行的动力来源——东南风,这一自然界的助力使得船只能够在夜间也保持高速行进,突出了风力对船只速度的显著影响。最后,“吹船七百里”则具体量化了风力带来的效果,通过数字“七百里”直观地展示了船只在一夜之间所行进的距离之长,进一步强调了风力的强大与航行的高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乘风破浪、快速前行的航行体验,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也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勇气与智慧。
始离浔阳郭,言向名山行。
逶迤陟泉坂,潦越瞰江城。
匡庐望犹远,四山已纵横。
顾指心目豁,披拂襟袖清。
岩长密林亘,天肃高霞晴。
阳崖翠叶暗,阴壑丹树明。
绝石路始转,入谷身已轻。
奔涧互流响,栖禽挟鸣声。
幽趣昔所惬,放旷从此生。
宿痾真可捐,俗累岂我撄。
誓当卜田舍,将毋来玉京。
游岳挈禽庆,敕家疑向平,踟蹰待婚嫁,岂非儿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