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临罾浦上,垂老学为渔。
鸥鹭亲长往,菰蒲伴隐居。
持竿求竹直,选石爱潭虚。
不晓任公意,应言在得鱼。
家临罾浦上,垂老学为渔。
鸥鹭亲长往,菰蒲伴隐居。
持竿求竹直,选石爱潭虚。
不晓任公意,应言在得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晚年学做渔夫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宁静的田园诗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生活状态。
首句“家临罾浦上”,点明了居住环境,位于罾浦之畔,即靠近捕鱼的地方,为后文描述渔夫生活提供了背景。接着,“垂老学为渔”一句,透露出主人公虽已年迈,却依然选择投身于渔夫这一职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鸥鹭亲长往,菰蒲伴隐居”两句,通过鸥鹭和菰蒲的陪伴,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在隐居生活中得到的宁静与自由。鸥鹭象征着自由与高洁,菰蒲则代表了生长于水边的植物,两者共同构成了主人公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持竿求竹直,选石爱潭虚”进一步展示了主人公在渔夫生活中的独特情趣。他不仅追求捕鱼的技艺,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持竿求竹直,意味着在捕鱼时追求技巧的纯熟与精准;选石爱潭虚,则表达了对潭水清澈、内心空灵的向往,体现了其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不晓任公意,应言在得鱼”一句,借用了古代典故,任公子钓鱼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虽然不懂任公子钓鱼的深意,但他的目的似乎并不完全在于捕获鱼,更多地在于享受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和心灵的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主人公在渔夫生活中的自在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美玉当韫椟,明珠产深渊。
达士贵混俗,大隐常居廛。
皓皓终易污,峣峣难自全。
和光同其尘,老聃有成言。
徐侯如水鉴,胸中定媸妍。
疾恶若仇雠,论事敢直前。
朅来大江西,独揽刺举权。
奸赃尽屏迹,豺狼敢垂涎。
顾欲藏其晖,名室以自镌。
老火正淫恣,旱气方接连。
怅别南浦亭,去去朝日边。
中原正涂炭,生民思息肩。
公归明光奏,输忠倾肺肝。
功成不自居,名与日月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