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
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
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
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
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字贯休)的作品,名为《砚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工具的珍视之情,以及通过不断打磨、雕琢,使其达到完美状态,从而寄寓着对事物不弃不离的态度和精神。
诗中的“浅薄虽顽朴, 其如近笔端”表明了诗人对于砚瓦这种书写工具,即便是质地粗糙,但只要它能够贴近笔端,为我所用,便足以珍视。接着,“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则描绘出砚的形态,它静默无声,长时间吸收墨水而变得湿润,待到干涸时便被放回匣中,显得安详自如。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打磨砚石的坚持与专注,即使过程艰辛,也绝不将其视作无用的碎石。最后,“傥然仁不弃,还是可比琅玕”则是说即便是一块普通的砖瓦,只要它能被雕琢成精美之物,便可与珍贵的琉璃相比,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每一件物品都给予其应有的价值和尊重。
总体而言,贾岛通过对砚瓦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待物敦厚、不弃不离的态度,以及对于艺术打磨追求完美的精神。
祝君昔何所,计月百六十。
不谓生初年,循环亦俱及。
春从笑语深,霜自须眉入。
天地已惊雷,龙蛇未离蛰。
寄此一篇诗,茫然百忧集。
想见举案间,当欢或成泣。
有兄共白头,有子幸能立。
此外复何求,一觞聊自执。
溟鲲易变化,隙驷难维絷。
蟠溪有钓叟,老见干戈戢。
君家有林类,百龄歌且拾。
穷通理若何,仰视天如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