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砚瓦》
《砚瓦》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

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

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àn
táng / guànxiū

qiǎnbáosuīwánjìnduān
xīnméngrùnjiǔxiágèngshēnān

yìngniànyánwèikàn
tǎngránrénháilánggān

注释
浅薄:形容人或事物缺乏深度或修养。
顽朴:质朴而不加修饰。
近笔端:接近书写工具的尖端,比喻接近创作或学习。
低心:低头,表示谦逊或专注。
研磨:指磨墨的过程,象征辛勤努力。
瓦砾:碎石烂砖,比喻平凡无用之物。
仁:仁爱,宽恕。
琅玕:古代对美玉的称呼,这里比喻珍贵的事物。
翻译
虽然肤浅粗陋,但它靠近笔尖。
长久低头受墨润,放入盒中更安心。
应当体谅研磨的艰辛,别只看作寻常瓦砾。
如果仁慈不抛弃它,或许能比美琅玕宝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字贯休)的作品,名为《砚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工具的珍视之情,以及通过不断打磨、雕琢,使其达到完美状态,从而寄寓着对事物不弃不离的态度和精神。

诗中的“浅薄虽顽朴, 其如近笔端”表明了诗人对于砚瓦这种书写工具,即便是质地粗糙,但只要它能够贴近笔端,为我所用,便足以珍视。接着,“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则描绘出砚的形态,它静默无声,长时间吸收墨水而变得湿润,待到干涸时便被放回匣中,显得安详自如。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打磨砚石的坚持与专注,即使过程艰辛,也绝不将其视作无用的碎石。最后,“傥然仁不弃,还是可比琅玕”则是说即便是一块普通的砖瓦,只要它能被雕琢成精美之物,便可与珍贵的琉璃相比,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每一件物品都给予其应有的价值和尊重。

总体而言,贾岛通过对砚瓦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待物敦厚、不弃不离的态度,以及对于艺术打磨追求完美的精神。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题王蒲衣琵琶图二首·其一

抱月怀风倍可怜,更劳芳袖拂清弦。

谢郎自足真人想,为尔移情北牖前。

(0)

秋园十首·其五

小雨才收点,高林渐透光。

风摊书满案,水载月摇墙。

清簟凉消酒,深炉夜贮香。

贫居多所累,笔砚为人忙。

(0)

林叔吾六十次己未韵寿之

祝君昔何所,计月百六十。

不谓生初年,循环亦俱及。

春从笑语深,霜自须眉入。

天地已惊雷,龙蛇未离蛰。

寄此一篇诗,茫然百忧集。

想见举案间,当欢或成泣。

有兄共白头,有子幸能立。

此外复何求,一觞聊自执。

溟鲲易变化,隙驷难维絷。

蟠溪有钓叟,老见干戈戢。

君家有林类,百龄歌且拾。

穷通理若何,仰视天如笠。

(0)

寿何克谏

洞口桃花落雨馀,清溪流出引樵渔。

姓名不愧何徵士,甲子终虚宋永初。

七字题诗传白社,千峰采药散比闾。

知君妙得还童诀,玄鬓朝来渐满梳。

(0)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一

身世犹如昨,风威只觉寒。

数为百日满,序是一年残。

北使归何缓,南音操已阑。

敝衣行卒岁,省事且为安。

(0)

送任克家归皖江时将遏选二首·其一

秋来往往动归思,陆贾装中半是诗。

鸿雁声高相别处,凤凰池好待飞时。

乘车载笠将何日,楚尾吴头更对谁。

想得到家初雨雪,岭梅先有寄人枝。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