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藓迟苏,凇柯尚晕,微茫霁色林端。
耐得销凝,封条曾见春前。
琼楼陈迹浑如梦,伴斜阳、身世都寒。
只星星、吹上繁枝,许恋东阑。
閒中惆怅年华换,正卧袁门掩,访戴舟还。
事远孤鸿,惊心爪印重看。
一般兼尘土,胜杨花、飘荡随烟。
更催人、霜缕盈梳,相对阑珊。
冰藓迟苏,凇柯尚晕,微茫霁色林端。
耐得销凝,封条曾见春前。
琼楼陈迹浑如梦,伴斜阳、身世都寒。
只星星、吹上繁枝,许恋东阑。
閒中惆怅年华换,正卧袁门掩,访戴舟还。
事远孤鸿,惊心爪印重看。
一般兼尘土,胜杨花、飘荡随烟。
更催人、霜缕盈梳,相对阑珊。
这首《高阳台·残雪》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夏孙桐所作,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残雪未消、景色朦胧的景象。"冰藓迟苏,凇柯尚晕"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苔藓和松树,色彩斑驳,透露出一丝生机。"微茫霁色林端"则描绘了雨后初晴时分,树林中的淡淡光晖。
"耐得销凝,封条曾见春前"表达了诗人对冬去春来的期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琼楼陈迹浑如梦"暗示了过去的繁华已如梦幻般遥远,只剩下斜阳映照下的孤寂与凄寒。
"只星星、吹上繁枝,许恋东阑"描绘了雪花在枝头堆积,仿佛对春天仍有眷恋,而诗人自己则感到岁月流逝,人生无常。"閒中惆怅年华换"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岁月匆匆,人事如梦。
下半阙,诗人寓情于景,"正卧袁门掩,访戴舟还"借典故表达孤独与归隐之意,"事远孤鸿,惊心爪印重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如同孤雁看到过去的痕迹而心生惊悸。"一般兼尘土,胜杨花、飘荡随烟"将自己比作尘土,不如杨花随风飘散,流露出无奈与落寞。
最后,"更催人、霜缕盈梳,相对阑珊"以霜白的发丝和稀疏的梳妆,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面对残雪阑珊的苍老与衰败,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如此丰神,佛心仙骨文章伯。
天教领郡浙西东,山水吟情惬。过眼烟云一瞥。
更懒学、北平射猎。花间补读,松下清斋,茗香泉洌。
宦海茫茫,惟公与我盟冰雪。
三年踪迹又西州,惆怅人琴歇。一瓣心香私爇。
好灯宵、风酸雨咽。棕鞋桐帽,老带庄襟,遗徽如接。
十载行藏,几度相看,邮亭一灯。
任迷离缬眼,非花非雾,横斜世路,为谷为陵。
湘佩徒捐,郢歌谁和,看到无心似未曾。
归来好,过琵琶江浦,也湿吴绫。蛾眉淡后谁憎。
只倦翮追飞感倍增。
向韶年青鬓,都添缟雪,春风紫陌,几践玄冰。
去就难同,平生可念,要路由人衮衮登。
吾休矣,有茶烟禅榻,片石疏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