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木漫山谁所种,居不临流多不用。
九月霜风捲黄落,群山一昔皆班駮。
遥看拖帔横椽衣,农家刈粟山有畦。
家家垦田日嫌窄,荒林翳荟惜虚掷。
斸荒作熟不挂籍,输官之馀给衣食。
州中之政常近厚,不欲屑屑校升斗。
宁其弃之听民取,实亦藉是作康阜。
继承不皆惠慈守,汝须弥缝吏胥口,防有后来规税亩。
杂木漫山谁所种,居不临流多不用。
九月霜风捲黄落,群山一昔皆班駮。
遥看拖帔横椽衣,农家刈粟山有畦。
家家垦田日嫌窄,荒林翳荟惜虚掷。
斸荒作熟不挂籍,输官之馀给衣食。
州中之政常近厚,不欲屑屑校升斗。
宁其弃之听民取,实亦藉是作康阜。
继承不皆惠慈守,汝须弥缝吏胥口,防有后来规税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秋日景象,以及农夫艰辛劳作的生活状态。首句“杂木漫山谁所种”,以疑问起笔,引出山间自然与人力的交织。接下来,“居不临流多不用”暗示了农夫选择偏远之地居住,生活简朴。秋风吹过,黄叶飘零,“九月霜风捲黄落,群山一昔皆班駮”,展现了丰收前的萧瑟与斑斓。
诗人进一步聚焦农夫的日常生活:“遥看拖帔横椽衣,农家刈粟山有畦。”农夫身着简朴衣物,辛勤收割谷物,田地分布在山间。他们对土地的渴望和对资源的珍惜表现在“家家垦田日嫌窄,荒林翳荟惜虚掷”。
农夫们辛勤劳作,但并不追求官府的正式登记,“斸荒作熟不挂籍”,他们的收获除了供给自家生活,还会剩余一些用于缴纳赋税。“输官之馀给衣食”,体现了农夫们的朴实和满足。地方官员政策宽厚,不过度苛求,“州中之政常近厚”,允许农民自行决定分配。
然而,诗人也提醒,“宁其弃之听民取,实亦藉是作康阜”,政府应适当放手,让百姓自给自足,以实现社会的繁荣。最后,他告诫后人,“继承不皆惠慈守”,管理者需谨慎对待税收政策,以免损害农民利益。
整体来看,陈造通过这首诗,既赞美了农夫的勤劳,也揭示了当时乡村治理的现实考量,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公正政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