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筱清涟得钓矶,制名翻与实相违。
沉钩不忍潜鱼乱,回棹常侵宿鸟飞。
林霭散馀知月上,水风清极怯秋归。
兴来诗就觞来尽,不信人间有是非。
绿筱清涟得钓矶,制名翻与实相违。
沉钩不忍潜鱼乱,回棹常侵宿鸟飞。
林霭散馀知月上,水风清极怯秋归。
兴来诗就觞来尽,不信人间有是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维在清涟矶独坐垂钓的场景。"绿筱清涟得钓矶",写出了环境的宁静和优美,小竹丛生,清水涟漪,是理想的垂钓之地。然而,"制名翻与实相违",暗示了诗人并非单纯追求名誉,而是享受这份远离尘世的宁静。
"沉钩不忍潜鱼乱,回棹常侵宿鸟飞",通过描绘钓鱼时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爱护,不愿打扰鱼儿的安宁,连船桨划动也小心翼翼,怕惊扰夜宿的鸟儿。
"林霭散馀知月上,水风清极怯秋归",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只有林间雾气散去,才察觉月亮升起,清风拂面,让诗人留恋这秋天的景色,不愿离去。
最后两句"兴来诗就觞来尽,不信人间有是非",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的心境,只有在此时,他才能忘却世间的是非纷扰,尽情饮酒作诗,享受生活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涟矶独坐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
花絮随风尽,欢娱过眼空。
穷多诗有债,愁极酒无功。
家在斜阳下,人归满月中。
肝肠浑欲破,魂梦更无穷。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蚁。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止。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庐山杂咏.天池》【宋·陈文蔚】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蚁。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止。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https://shici.929r.com/shici/8HplQK1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