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挽何知县二首·其一》
《代挽何知县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陈耆卿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一第声名动冕旒,渊源家学自梁丘。

谁知雨化青衿日,最解风驰紫塞秋。

幕府石洪嗟不作,河阳潘岳竟成休。

雁行无复云边讯,愁绝萱堂正白头。

(0)
注释
冕旒:古代帝王皇冠上的玉串,象征尊贵。这里指显赫的名声。
梁丘:古地名,此处代指世家出身。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这里指年轻的才子。
紫塞:边塞,紫色的山脉,象征遥远和壮丽。
幕府石洪:石洪为官署名,此处指有才华的人担任幕僚。
河阳潘岳:潘岳,西晋文学家,以美貌著称,此处泛指才俊。
雁行:比喻兄弟或亲友间的书信往来。
萱堂:古时对母亲的尊称,萱草象征母爱。
翻译
初露头角声名显赫,家族学问源自梁丘。
谁能想到雨天让他如新秀崛起,他最擅长在秋天的边塞疾驰。
遗憾石洪幕府不再有,河阳潘岳的辉煌也已成过往。
如同大雁不再飞来,消息断绝,母亲在家中白发满头,愁绪满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耆卿所作的《代挽何知县二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已故何知县的哀悼和对其生前功绩的怀念。首句"一第声名动冕旒",描绘了何知县因科举及第而名声显著,连朝廷都为之震动。"渊源家学自梁丘"则暗示他出身书香门第,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

"谁知雨化青衿日",以雨润青衿比喻何知县教化百姓,如同春雨滋润学子,体现了他的教育才能。"最解风驰紫塞秋",则赞美他在边塞任职时,行动迅速如疾风,表现出他的干练和魄力。

"幕府石洪嗟不作,河阳潘岳竟成休",通过石洪和潘岳的典故,表达对何知县英年早逝的惋惜,石洪和潘岳都是历史上有才德的人物,此处用来映衬何知县的才华和早逝。

最后两句"雁行无复云边讯,愁绝萱堂正白头",以雁阵比喻何知县家族的离散,萱堂指母亲,白头形容母亲因丧子而满头白发,表达了诗人对何母的深深同情和对何知县的深切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何知县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的品格,以及家人对他的怀念。

作者介绍
陈耆卿

陈耆卿
朝代:宋

陈耆卿(1180-1236),字寿老,号篔窗,台州临海人。方回《桐江集》卷三《读筼窗荆溪集跋》云“水心生于绍兴二十年庚午,筼窗生于淳熙七年庚子,少水心三十年。端平三年卒,年五十七。”嘉定七年,(公元一二一四年)登进士。嘉定十一年,求学于叶适,为适晚年得意门生。同年,尝为青田县主簿。十三年,为庆元府府学教授。官到国子监司业。耆卿著有篔窗初集三十卷,续集三十八卷,《郡斋读书附志》以有论孟记蒙、赤城志等,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风寒济南道中兀坐肩舆不能开卷因即事戏作俳体六言解闷数之政得三十首当唤白家老婢读之耳·其二十一

衣冠是处故人,不如一吴国伦。

七品十年不贱,千金片语那贫。

(0)

郧阳偶成·其二

骤作中年身,都无快心事。

不知筋与骨,何处将衰至。

(0)

古意·其三

歌罢齐纨扇,沈吟异代名。

自怜长信帚,不是主恩轻。

(0)

送内弟魏生还里·其三

暂留同尔去,此语若无凭。

好待莼丝熟,应逢张季鹰。

(0)

咏物体六十六首·其三十八芭蕉

亭午方床鹿梦过,起看纱碧上文波。

琮琤半杂淇园竹,摇曳仍疑下泽荷。

太液风低初捲袖,阳台雨细不沾罗。

莫言弹事休文苦,听罢秋声恨转多。

(0)

寄余德甫徵君

中原帝网正弥空,万羽葳蕤傍北风。

不散斗边双紫气,忽冥天外一孤鸿。

西山秀色谈诗后,章水飞流揽镜中。

敢倚竹林人渐贵,五君无处着王戎。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