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郢令客,心许楚山云。
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
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
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
身为郢令客,心许楚山云。
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
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
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许。
“身为郢令客,心许楚山云。”这里,“郢令”指的是官职,诗人作为一名客居于此地的人,内心却早已与远方的楚山相连,表明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
“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这两句强调了文学艺术的传承与自然环境的熏陶。诗人认为文学创作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流传,而自己则在林泉之间自由漫步,受到了大自然的教诲。
“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这里,“樵子”指的是采樵者,即隐居山林的人。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这些隐逸之士,远离尘世的愿望,但又因为与朋友(道流)的情谊而不忍心分离。
“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最后两句则是对前人文学成就的致敬和自己对于诗歌艺术追求的表达。诗人感谢古代文学巨匠如申公之类的人物,并表示要致力于诗歌创作,特别是在汉族文化传统下的文学探索。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高洁和向往自然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艺术永恒价值的坚守。
入塞复出塞,黄河如奔马。
捩舵贺兰山,谁是重来者。
一发见中原,惝恍泪盈把。
沙飞万里黄,月出半轮赭。
况闻宁夏乱,战血膏原野。
遗黎对鸣咽,一去吾宁舍。
极目断冰流,鹰边辨庐舍。
行役但悄悄,人烟渐清暇。
野旷驼为城,屋低泥作瓦。
不知春几时,寒日垂垂下。
入门百不适,合眼常昼眠。
忽惊檐雀语,恍如晓行天。
去年脱命处,黄河浩无边。
妇孺暂相保,惴惴亲狼烟。
谁知伤心事,转在生还年。
阶前众草靡,一树独兀然。
树叶覆我身,树根入黄泉。
黄泉我不见,根叶常牵连。
为报泉下人,吾衰不如前。
檐角挂钱江,掉头失西湖。
意识远始明,近山转模糊。
入洞探雨窟,结屋通云衢。
老僧不说佛,清与山同臞。
了知众生性,料理食与居。
精神到盐豉,土木神工俱。
移坐得山情,留客锄春蔬。
我佛至悲苦,度世愿已虚。
师能解世法,但取近者娱。
耳中万松声,味之成笙竽。
他山自晴雨,吾归寻敝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