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不贮药笼中,老作人间自在翁。
日昃芹宫辞簉鹭,天高榆塞羡归鸿。
芒鞋翠湿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风。
村饮野吟农圃乐,与君从此四般同。
参苓不贮药笼中,老作人间自在翁。
日昃芹宫辞簉鹭,天高榆塞羡归鸿。
芒鞋翠湿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风。
村饮野吟农圃乐,与君从此四般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翁与自然界的亲密互动,以及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首句“参苓不贮药笼中,老作人间自在翁”开篇即点出老翁与世无争、自在生活的主题。参苓,本是中药名,此处借指药物或治疗手段,暗示老翁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再依赖外物寻求安宁。
“日昃芹宫辞簉鹭,天高榆塞羡归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老翁在自然中的日常活动。日昃,指太阳偏西,象征一天中较为宁静的时刻;芹宫,可能是指老翁居住的环境,或是他所从事的某种与自然相关的活动。簉鹭,鹭鸟群居,此处可能比喻老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天高榆塞,榆塞,古代边防要塞,这里用来形容广阔的天空和边远之地,表达老翁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这两句通过对比日间与夜晚、近处与远方的景象,展现了老翁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芒鞋翠湿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风”则细致描绘了老翁在自然中的具体活动。芒鞋,草鞋,是古代农民常用的鞋子,这里象征着老翁与土地的亲近;翠湿巢松露,松树上凝结的露珠,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生机;布袖,布制的衣袖,香沾采藻风,则暗示老翁在采摘藻类时感受到的清新空气,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享受。
最后,“村饮野吟农圃乐,与君从此四般同”表达了老翁与他人共享自然之乐的愿望。村饮,乡村的宴饮活动;野吟,野外的吟唱;农圃乐,农耕与园艺带来的乐趣。这四般乐事共同构成了老翁理想中的生活图景,与他人分享这份快乐,体现了他的乐观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老翁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海角寒江钓。计有时、打包行脚,杖藜轻矫。
坐破青毡金梁梦,犹是雕虫技小。
近另惹、壑嘲陇笑。
买得沃洲充小隐,枕蛮云、忘唱江南好。
劳远客,门题鸟。尘中自是知音少。
更难逢、周郎一顾,许赓同调。
婚宦从来都是误,又被云山误了。
愿开径、落花春扫。
丁嘱鸟猿迎门者,候碧鸡、祠使轩车到。
毋任我,烟霞老。
奔驹隙短,残蜡泪乾,始事闭门愁晚。
绝妙桃花,不比去年人面。青盼。
忆丝杨、对我曾垂眼。
又粉碎恩仇,久被閒风閒雨吹散。寂寞眠孤馆。
试吊古伤今,山遥水远。百感苍茫,上界谪期疑满。
思遣。种愁根、慧剑临风断。
独行传往,幽岩铲迹,伊人不见。
回首西园,是昔日、我曾游处。
还记得、连床竟夕,有诗联句。
绿蚁一杯天欲雪,红葳四壁花如雨。
问东风、何事太猖狂,催春去。茹科也,孙山赋。
棘闱也,伤迟暮。共药王禅院,懒残煨芋。
十载难知良相业,再来易变徐君墓。
惹行人、谶说洗心泉,泉台路。
江头弱柳晓烟笼。怨东风。想东风。
纤手一枝,玉笛画楼中。
天又忒寒人又远,雁声起,望来书,只碧空。
一年一年闭房栊。双泪浓。一心冲。
死也死也,若死去、何处相逢。
纵使蓬头,犹是旧时容。
盼断天涯还地角,山影外,更蓬山,几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