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碧湘裙,苔青画屧,一庵秋梦萧萧。
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
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
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
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
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
脂田一棱飘儿菜,峭西风、吹上寒潮。
旧红桥、几树垂杨,几处琼箫。
水碧湘裙,苔青画屧,一庵秋梦萧萧。
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
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
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
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
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
脂田一棱飘儿菜,峭西风、吹上寒潮。
旧红桥、几树垂杨,几处琼箫。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深沉的画面。词中以“水碧湘裙,苔青画屧”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古意的场景之中。水色如碧,湘裙轻摆,苔藓青绿,画屧轻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接着,“一庵秋梦萧萧”一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庵舍在秋日的微风中,似乎承载着淡淡的忧伤与回忆。燕子的归来,本是春日的象征,但在词人眼中却成了“伤心怕问前朝”的触发点,暗示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珍贵的犀角比作千金,表达了对才华的珍视与惋惜。接下来,“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绘愁绪中的露叶与娟花,以及对《离骚》的引用,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这几句描绘了妆楼的荒废与寂静,以及夜晚雨声中的梵唱,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意境。最后,“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预示着未来某日,词人会带着酒前往墓地祭奠。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词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