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老学道院·其三》
《题老学道院·其三》全文
宋 / 马廷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白日临晨老可娱,平生有味太玄?。

莫将华皓嗤童习,更采玄文扁此庐。

(0)
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我这老者,也带来了乐趣。
一生中,我深深品味着深奥的哲理。
注释
白日:清晨的太阳。
临晨:清晨来临。
老可娱:老年生活也可自得其乐。
太玄?:极深奥的哲理(此处可能指道教的《道德经》等玄学思想)。
华皓:洁白如皓月的头发,代指年老。
嗤童习:嘲笑年轻人的习惯(可能指对传统观念的坚守)。
玄文:深奥的文字或理论。
扁此庐:装饰这个居所(扁,悬挂,此处可能指挂上富含哲理的字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马廷鸾的作品,名为《题老学道院(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老子道家的研究和向往之情。

首句“白日临晨老可娱”,表达了诗人在早晨阳光明媚时,对老子的哲理感到愉悦和享受。这不仅是对时间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接下来的“平生有味太玄?”,则是一个问题。这里的“平生”指的是一生的时光,“有味”意味着诗人从中找到了乐趣和深意,而“太玄”则是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概念,代表了宇宙的本源和哲学的最高境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老子哲理的探索和理解,以及这种探索带给他的深刻体验。

第三句“莫将华皓嗤童习”,提醒人们不要将那些浮华的、世俗的知识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他们保持纯真。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教育的看法,认为应顺其自然,不应过早地施加复杂和沉重的学问。

最后一句“更采玄文扁此庐”,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采撷老子的玄妙文字,并在自己的书房(庐)中研习。这里的“玄文”指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深奥教诲,“扁此庐”则是诗人希望将这些智慧的结晶融会到自己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哲学、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思考,也透露出对老子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作者介绍
马廷鸾

马廷鸾
朝代:宋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猜你喜欢

题丁仙坡先生《重泛星源图》,为文孙薇生农部作·其二

一水盈盈动去思,六年重见尚嫌迟。

感恩若问波深浅,请看贤侯入境时。

(0)

再叠病鹤送春韵·其三

大块文章逐渐沦,心头还贮一分春。

醒来风月知何处,乱后关河要自珍。

金虎雷喧难致语,玉鸾天近待归真。

冤禽有志终填海,莫道从今是路人。

(0)

无题·其六

大罗天迥榜花春,绮业难消又转轮。

才可调羹何必艳,情如画饼不宜真。

温柔从古生尤物,薄倖传名是达人。

呜咽尾生桥下水,千秋珍重泰山身。

(0)

送穷

蔽衣恶食古帝子,转世又为后羿氏。

轩辕镜蚀禹鼎沉,冻馁千年长不死。

贵神哑,富媪聋,谁授以柄磨英雄。

能将黑发作成雪,能将黄金变作铜。

上天天欲堕,酸枣烂嚼生饥容。

入地地不厚,金山顿作春冰融。

左携虚耗右磨碣,还向人世施神通。

嗟予嚄唶无生计,揶揄狭路何能避。

捺倒从前食肉头,扑来纯是酸齑气。

齑酸蓼苦味难调,从此债台百级高。

柳车故事分明在,长揖穷神请绝交。

穷神大笑声咄咄,尔自相招我何责。

花有虱,苗有贼,身无俗骨应遭厄。

多牛翁,逐臭客,毕世何尝轻入室。

昌黎先生古大儒,衡山云开妖鱼诛。

文章如潮忽中涸,千气万力难驱除。

起衰八代非尔才,世无文士降格来。

无端下令欲逐客,畏影趋日何悖哉。

吾识穷神其言诈,移书更作东方骂。

高辛孽子谁见收,姮娥寡妻已偷嫁。

汝果有知宜速化,若再淹留罪无赦。

门外神荼颜可怕,苇索飞来缚汝下,送与钟葵侑除夜。

(0)

久别离用太白韵·其二

荡子经年不到家,妆台日日辞菱花。

红颜应憔悴,见之空生嗟。

螺黛尘封采笔绝,眉锁难开肠又结,只恐相逢鬓成雪。

夜深无梦到楚台,白日倦卧嗔人催。

门外兮犬吠起,坐惊喜疑是君归来。

毕竟有谁来,沉沉三径埋苍苔。

(0)

少年行和仲则韵

朝醉歌楼暮战场,马蹄到处即家乡。

前驺不用操千炬,剑柄明珠百步光。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